頸動脈狹窄如何進行診斷呢?
頸動脈狹窄可誘發腦中風,是導致我國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目前多數中風患者經治療后雖能挽救回生命但仍留有殘疾。因此,中風貴在預防。無癥狀或癥狀輕的患者自己無法知道是否有頸動脈狹窄。所以我們建議具有頸動脈狹窄高危因素的人群,尤其是已有臨床表現者要積極進行一些相關檢查判斷有無狹窄以利及時治療。
頸動脈多普勒超聲:最為實用簡便,可以測量頸動脈的直徑和內膜厚度,了解頸動脈的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血管腔有無狹窄及其狹窄程度,檢查有無內膜斑塊,幫助確定斑塊成分,有無斑塊潰瘍及斑塊內出血等,敏感度達97%。無創傷,費用較低,可重復性好。是頸動脈狹窄篩查及治療后隨訪的首選輔助檢查手段。
經顱多普勒超聲(TCD):不僅可以了解頸動脈狹窄情況,還同時了解顱內血管是否有病變,評價側枝循環建立情況等。為手術的選擇及效果的評價提供幫助。
CT血管重建(CTA)、磁共振血管重建(MRA):是無創性血管成像技術,可以通過三維重建的形式直觀的了解頸動脈及分支的形態、結構。有無狹窄、狹窄程度、部位以及血流情況,并且了解有無血栓、潰瘍等,并且可以重建顱內動脈。為手術治療提供準確的信息。但缺點是費用相對較高。另外兩者在判斷狹窄程度,管壁情況上各自有其相應的特點,需要有經驗的醫師結合其他資料后加以正確判斷。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目前是診斷頸動脈狹窄的“黃金標準”。可以詳細了解病變部位、范圍、程度、側枝循環、血流方向等。為手術及介入治療提供了最有價值與最確切的資料。當然費用較高,具有一定的創傷性是它的缺點。所以般適合超聲發現有頸動脈狹窄并考慮行手術解決的患者采用。
血管內超聲:可提供較傳統超聲更佳的影像,在評價斑塊方面尤為準確。可由于需要特殊設備及專業的人員,費用昂貴,難以普遍開展。
重視頸動脈狹窄,保護生命健康,建議老年患者及時至血管外科專科就診。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相應的檢查,及時發現頸動脈狹窄這一腦中風元兇。
(責任編輯:陳立榮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心肌缺血能否用通脈顆粒治療?
2024-10-24高血壓患者能否服用甲茸壯骨通痹膠囊
2024-10-24硝酸異山梨酯片能治療哪些病?
2024-10-24心絞痛能否使用復方丹參片?
2024-10-2420 歲腰硬胸痹伴頭暈目眩等癥狀是何
2024-10-24腦動脈粥樣硬化是怎樣形成的
2024-10-24血壓高有遺傳史,服藥后正常,能長期用
2024-10-24患硬化可以吃些什么食物?
2024-10-24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