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狹窄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頸動脈硬化是危害健康比較嚴重的血管疾病,及時進行科學的治療很重要,一般頸動脈狹窄的治療方式有三種:藥物治療、頸動脈開刀手術和頸動脈血管腔內治療術(支架成型術)。而臨床上多建議采用物理加中醫的安全方法來治療。患者有耳鳴、眩暈、黑蒙、視物模糊等癥狀,如不及時進行治療很可能導致肢體感覺障礙、偏癱、失語、腦神經損傷等。下面讓我們詳細的了解一下頸動脈硬化一般治療方法有哪些。
頸動脈硬化的一般治療方式:
1、藥物治療。基本方法是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如常規服用阿司匹林、或新的強效抗血小板藥物氯吡格雷),但僅適用于狹窄程度不超過50%的無癥狀患者,對于超過75%狹窄的患者一般建議進一步治療。
2、頸動脈開刀手術。基本方法是內膜切除,解除動脈狹窄和粥樣硬化斑塊,恢復大腦血供,消除腦梗塞栓子來源。該手術比較成熟,開展有50多年了。因為該手術需要阻斷手術側頸動脈,以往該手術圍手術期中風和死亡率為5.6%左右,現在該手術應用轉流管在手術中維持頸動脈血供的同時切除內膜斑塊,有效降低了圍手術期中風和死亡率。該手術的缺點是需要全身麻醉,頸部切口及創傷大,恢復慢,優點是完全切除增生內膜和硬化斑塊,再發生狹窄的機會較小,不需要終身服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藥物。
3、頸動脈腔內治療術。即在狹窄的頸動脈里應用球囊擴張再安置支架的方法。該方法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起效快、恢復快、療效確切、可重復操作等優點。通常在局部麻醉,在大腿根部穿刺,將一根直徑在2毫米左右的導管放置入股動脈,將導管輸送到頸動脈狹窄部位,選準位置后球囊擴張再安置支架來就完成了對頸動脈硬化狹窄部位的擴張成型,改善恢復大腦血流的供應。其缺點是支架釋放過程中可能會誘發不穩定斑塊的微小栓子脫落引起“中風”腦梗塞,以及血管痙攣、血管內膜破損以及術后再狹窄的可能。
(責任編輯:陳立榮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心肌缺血能否用通脈顆粒治療?
2024-10-24高血壓患者能否服用甲茸壯骨通痹膠囊
2024-10-24硝酸異山梨酯片能治療哪些病?
2024-10-24心絞痛能否使用復方丹參片?
2024-10-2420 歲腰硬胸痹伴頭暈目眩等癥狀是何
2024-10-24腦動脈粥樣硬化是怎樣形成的
2024-10-24血壓高有遺傳史,服藥后正常,能長期用
2024-10-24患硬化可以吃些什么食物?
2024-10-24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