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慢跑可防心力衰竭 治心衰不能單靠藥物
日本的體育生理學家提出,清晨慢跑會對心臟造成不少的壓力,因為清早心臟通常未能適應完全的運動。慢跑會激發人體內分泌大量激素,使心跳速度加快。清晨慢跑時,人的腎上腺素的分泌量比在午后或傍晚時的分泌量高出2至4倍之多。專家認為,早晨慢跑可能會引起血液凝塊并且促進心力衰竭,而晚上慢跑可能減少血液凝塊的趨勢,并且阻止心力衰竭。
誘發心衰因素有哪些?
導致心臟負荷過重的疾病
心臟負荷過重,又可分成壓力負荷過重和容量負荷過重。能導致心臟壓力負荷過重的疾病,比如高血壓,主動脈瓣狹窄,肺動脈高壓,肺動脈瓣狹窄等疾病,可導致左右心室收縮期泵血阻力增加,為克服增高的阻力保證心臟泵血的量,心室肌就要加大泵血的“力量”,壓力負荷就會加重。就像舉重運動員總是舉重物四肢比較粗壯發達一樣,心室肌因為壓力負荷過重,也會逐漸出現代償性肥厚,時間長了,心室肌就會發生結構和功能上的改變,無法維持正常的心臟排血量,心衰發生。
可導致心臟容量負荷過重的疾病,比如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二尖瓣關閉不全等心臟瓣膜關閉不全疾病,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左右心或動靜脈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以及風心病等,這些疾病會導致泵出的血液反流回心臟,致使心臟的血液容量增加。心臟容量剛開始增加時,心室腔會代償性擴大,心肌的舒縮功能尚可維持正常,但是當超過一定限度心臟再也無法容納過多的血液時,心肌的結構和功能就會發生改變,出現心衰,就像氣球吹大到一定程度會爆一樣道理。此外,慢性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急性腎炎等疾病,往往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環血量增多,全身血量增多肯定會導致心臟血量增多,致使心臟的容量負荷加重,引發心衰。
引發心肌損害的疾病
直接能引發心肌損害的疾病,也會引發心衰。第一類是缺血性心肌損害,比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會導致心肌的缺血損害,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見原因,舉一個形象的例子來說明,假如心臟有一萬個細胞在泵血,罹患一次心肌梗死,四千個心肌細胞凋亡了,剩下的六千個細胞要承擔起一萬個細胞的工作,時間長了,這六千個細胞最終會不堪重負,整個心臟的功能下降,出現心力衰竭。第二類是心肌炎和心肌病,各種類型的心肌炎和心肌病都能導致心力衰竭,其中病毒性心肌炎和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最為常見。第三類是心肌代謝障礙性疾病,其中以糖尿病心肌病最為常見,其他還有繼發于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低的心肌病,心肌淀粉樣變性等。第四類是感染,比如呼吸道感染、風濕活動等,可直接損害心肌或間接影響心臟功能,是誘發心衰的最常見疾病。
誘發心衰的危險因素
除了上述疾病可引發心衰以外,還有很多危險因素會誘發心衰。比如年齡,相關醫學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大,心衰的發病率不斷增加;妊娠分娩也會導致心衰的發生,因為妊娠會造成孕婦血容量增多,心臟負荷加重,分娩則會導致回心血量增多,射血阻力增大,讓心臟負荷加大;過多過快的輸液也是心衰的誘因,因為過多過快的輸液會讓血容量迅速增加,進而導致心臟負荷急劇增加,心肌的結構和功能就會發生改變,誘發心衰;過多攝入鈉鹽,過度的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也會增加心臟負荷,導致心衰發生。另外,吸煙和環境氣候急劇變化也是誘發心衰的重要因素,值得警惕。
心衰不能只靠藥物治療
心衰是一種自行發展,不斷惡化的疾病,醫學界已經把該病列為本世紀心臟病要解決的兩大重要課題之一。為了解我國慢性心衰患者的診治狀況,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參考,中華心血管病學會對國內42家醫院1980、1990和2000年三個年段的10714人住院病歷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和比較。這次大樣本調研歷經3年,在國內尚屬首次。
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慢性心衰病患者60歲以上的占50%以上,同屬中老年疾病,其中男性多于女性。80年代導致心衰第一病因的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現已下降,而冠心病和高血壓所引起的心衰卻明顯上升,其中冠心病患者占半數左右。
住院期間治療心衰的藥物仍以洋地黃強心類藥、利尿劑、硝酸酯類等傳統老藥為主,三個年段使用比例分別為55.4%、43.2%和48.2%;而經臨床試驗證實,對心衰確有療效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β受體阻滯劑,3個年段使用率逐步上升,但升幅有限,其中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僅為40.4%;β受體阻滯劑更低,不足20%,遠不及歐美國家90年代60%~90%的使用率水平。
住院期間心衰死亡率,雖呈逐年遞減趨勢,但8.9%的總死亡率仍明顯高于同期住院心血管患者的總死亡率;死亡病因半數以上為泵衰竭,占59%;其次為心律失常和猝死各占13%;其他死因占14%。心衰患者病死平均年齡為(66.4±25.2)歲,明顯高于非死亡心衰患者;三個年段死亡患者平均病程分別為(141.6±122.2)個月、(103.9±40.3)個月、(51.3±79.4)個月,比同期總病例的平均病程約長10%~17%;與同期總病例的住院天數比較,無縮短趨勢。
多數循證醫學的資料證實,以往常規藥物不但不會延長心衰患者生命,甚至會使之惡化。20多年心衰治療的概念有了本質性轉變,已從改善血液流動力學觀點進展到生物學調整的觀點。
歐美國家的心衰治療指南明確指出,心衰患者應盡早使用和減少死亡率有效的藥物。去年,我國制定的心衰診治建議,也提出相同的觀點。但我國臨床用藥觀念依然陳舊,與國際治療水平有差距,所以導致心衰診治成為難題。
近年來國內開展的干預防治心血管病的各種危險因素的宣傳教育,對減少高血壓、冠心病以及心衰的發生具有成效也很有意義。但仍然不夠,還應以一級預防為主,采取強有力的健康促進措施,提高群眾自我保護意識,尤其要提高對臨床醫師正確使用藥物的認識,讓他們盡早給患者使用能有效降低心衰死亡率的藥物,以使廣大患者真正受益。
(責任編輯:吳潔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心肌缺血能否用通脈顆粒治療?
2024-10-24高血壓患者能否服用甲茸壯骨通痹膠囊
2024-10-24硝酸異山梨酯片能治療哪些病?
2024-10-24心絞痛能否使用復方丹參片?
2024-10-2420 歲腰硬胸痹伴頭暈目眩等癥狀是何
2024-10-24腦動脈粥樣硬化是怎樣形成的
2024-10-24血壓高有遺傳史,服藥后正常,能長期用
2024-10-24患硬化可以吃些什么食物?
2024-10-24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