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化驗單怎么看? 治療要少吃高脂食品
高血脂患者到醫院檢查,因為不了解高血壓藥看什么指標,所以面對化驗單時常常會感覺一頭霧水,現在,專家教你怎樣看化驗單,了解自己的高血脂情況,但是指標要因人而異,了解如何看血脂情況,就要學會真本領了。此外,現在的降脂治療方案亟待優化,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盡量避免高脂食品才能更好地緩解高血脂頑疾的痛苦。
血脂高低,是衡量人體健康與否的一項重要指標。無論是生病檢查,還是健康體檢,都會有血脂檢查這一項。當您拿到自己的血脂檢驗結果,您知道它說明了什么嗎?
專家表示,看血脂情況,只需看其中四項指標
4項指標
拿到血脂化驗單時,上面經常羅列著六七項檢查指標,不少市民看到一大堆數字就暈暈乎乎,不知所以然。其實,對于市民來說,真正對心血管防治有意義的僅有4項,其余的只是為了醫學研究。這4項分別是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幾項指標。
血脂升高,“主犯”是總膽固醇,即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膽固醇之總和,而甘油三酯是“從犯”。要注意的是,膽固醇也分好、壞,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膽固醇,可以抗動脈粥樣硬化,俗稱“血管的清道夫”;低密度脂蛋白是“壞”膽固醇,會乘機進入血管,形成斑塊,造成血管堵塞,是目前最受重視的一項血脂指標。
因此,血脂升高的罪魁禍首就是“壞”膽固醇。“壞”膽固醇的主要來源是肉、豬大腸、肝尖、腰花、內臟和反式脂肪酸(一些甜品中添加的“氫化”的植物油);而甘油三酯的主要來源不是肉,而是主食、甜品、各種酒類。二者的區別是,膽固醇受飲食的即刻影響很小,但是調整兩三天飲食,甘油三酯可能就明顯下來了。
“參考范圍”要因人而異
在血脂檢驗單上,每項指標后面都會附有一個參考值,雖然醫院出自一番好意,但這容易讓市民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產生偏差,低估“敵情”的危險程度。判斷病情不能僅看數字,還要依據患者整體危險性的高低來評估。“就像是一個體育用品店,只賣適合姚明的東西,你即使再小、再矮、再瘦,也只有這個選擇,是不科學的。”
要控制血脂總膽固醇需記住“543”,即健康人總膽固醇小于5毫摩爾每升,高危人群(患有冠心病或糖尿病二者之一)總膽固醇小于4毫摩爾每升,極高危人群(同時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總膽固醇小于3毫摩爾每升;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小于2毫摩爾每升,極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小于2.6毫摩爾每升。
如果患者被確診患有冠心病,首選藥物是他汀,它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如果患者同時血壓較高,二者同時控制,效果會更好。當人體血壓和總膽固醇一起降低10%時,心血管疾病風險就會降低45%,形成“1+1>2”的效果。因此,降膽固醇別忘了關注血壓。
現行降脂治療方案可能亟需優化。
研究結果顯示,在我國心血管病高風險人群中,很多人盡管一直接受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降脂藥物治療,但仍存在持續性血脂異常,其低密度脂蛋白和總膽固醇的治療達標率僅為62%和49%,難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病風險。專家認為,現行的降脂治療方案可能亟需優化。
高血脂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最嚴重的危險因素。增高的血脂可以說是血管中的“垃圾”,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會對血管造成嚴重的破壞,是引起冠心病、心梗的“元兇”,它們可以損傷血管內皮。血管內皮損傷后,內皮下層組織暴露,血液中增高的脂質就會通過損傷的內皮進入到血管壁,沉積于血管內皮下,使血管內皮增厚。同時,在人體發揮止血功能的血小板也會迅速黏附、凝集于受損處,逐漸形成粥樣硬化班塊。粥樣斑塊又可分為穩定斑塊和不穩定斑塊,穩定斑塊不易破裂,但會逐漸變大,使血管腔變窄,造成心臟、大腦的血液供應減少,從而引起冠心病心絞痛、腦供血不足;不穩定斑塊容易突然破裂,斑塊內涌出的物質形成血栓,隨血流運行到大腦、心臟,引發急性心肌梗死、腦梗塞等危險的心腦血管事件。
實際上,早有醫學專家認識到單純使用他汀類藥物降脂的不足之處,因而提出了降脂抗凝的“金三角”方案,所謂“金三角”方案就是他汀類藥物+阿司匹林+通心絡膠囊,三藥合用,可以降脂抗凝、保護血管內皮,防止心腦血管病發生。其中,他汀類藥物能降低血脂,阿司匹林抗凝,通心絡膠囊與他汀類組合可以增強降脂效應,與阿司匹林組合可以增強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的效果,并能明顯改善阿司匹林抵抗,據統計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有24%的人失效,這就是阿司匹林抵抗,而同服通心絡后,可以繼續讓阿司匹林發揮作用。還有一部分人長期應用阿斯匹林引起胃腸道出血,應用他汀類藥物引起了肝功能異常,這種情況下,單用通心絡膠囊仍可起到較好的降脂抗凝的效果。通心絡膠囊含有五種獨特的蟲類藥成分,其中的多種酶類、水蛭素等可以清除血管中的高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對抗凝集的血小板,從而使血流順暢,心腦供血恢復正常。
護心之道:高脂食物盡量避免
國內外研究表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很多起源于兒童期,甚至嬰幼兒和胎兒時期,現在的小胖墩越來越多,可家長們普遍沒有意識到,過高的血脂就像在體內埋下一顆“隱形炸彈”,會一點點地堵住血管,十幾二十年后,不知道哪一天就會爆炸。李教授帶領自己的研究生做的一項研究很是說明問題,他們給新出生的兔子從小喂養高脂肪飲食,結果發現,4周后兔子的主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就能達到44.12%,6周后達到62.12%,8周后達到79.65%,隨著時間延長,損傷面積越來越嚴重。“人的血管同樣如此,不要以為小孩子好恢復沒問題,等到了成年,有了病再去注意就已經晚了。特別是家里如果有親屬年紀比較輕就得了冠心病、心梗的,更應該從小高度警惕。”李教授表示。
他們的研究還發現,飲食干預對早期的動脈粥樣硬化可以逆轉,而到了中晚期就無能為力了。李教授見過一個小胖墩,抽血化驗時就能看見化驗管里漂著一層油,結果一問,孩子特別愛吃“垃圾食品”,頭一天剛吃了炸雞;當嚴格控制了2個星期的飲食后復查,血脂就下降了不少。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越早越好。“不是說不吃肉、不碰油,而是要平衡膳食、飲食結構多樣化,不要養成了口味重、好油喜咸的不良習慣,將來想改也改不了。”李教授告訴記者,醫生的工作非常忙碌,根本沒有時間計算攝入量、分析膳食配比等,平時吃飯做菜都很簡單,但是該吃些什么、怎么去吃,還是會注意。她自己平時愛看電視里的美食節目,但對于那些浸在油里炸、過油好幾遍的菜不是很推崇。炒菜時擱上很少的橄欖油其實就夠用了,再燉點肉,最好是瘦肉、魚肉等,既能保證營養、脂肪也不會超標。李教授的體會是,適當少吃一點,比如雞蛋不一定天天吃,一周吃三四個就夠了;飲食花樣多一點,五谷雜糧、蔬菜水果每天最好都要吃;而動物內臟、松花蛋等高膽固醇食物,則盡量避免。
談到運動和心態,她表示,現代社會中,腦力工作者越來越多,“懶得動”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不論再忙,也要找機會站起來,走走路、散散步,或者去跳跳舞,讓身體動起來,哪怕每次只有十幾、二十分鐘,對血管和身體器官也會大有幫助。
(責任編輯:吳潔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爺爺心律失常,能服苯巴比妥片嗎?要長
2024-10-24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能否用牛黃解毒丸?
2024-10-24服用螺內酯片血壓不穩,能否換藥?
2024-10-24高血壓患者能否服用腎寶片
2024-10-24氣血不足服用復方丹參片效果如何
2024-10-24心力衰竭能用托伐普坦片治療嗎?
2024-10-24服用復方利血平為何會致性功能減退?
2024-10-24珊瑚七十味丸對冠心病治療效果及副作用
2024-10-24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