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可用兩級預防措施 養心強心就要這樣做
心臟是國際上普遍公認的死亡的標準,可見心臟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但現在冠心病成為心臟類疾病的一個重要的殺手,因此,老年人心力逐漸衰竭,要格外注意冠心病的爆發。要預防冠心病,就要做好預防。那么,應該怎樣進行預防呢?做好兩級預防是關鍵,另外,在生活中要注意多吃點“護心”的食物和多做點“護心”的運動。在預防冠心病的時候還要注意暈厥這種情況,可能是心臟疾病的征兆。
目前我國每年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數約有260萬,平均每小時死亡約300人,而且發病率和死亡率還在不斷上升,給社會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負擔。實際上,冠心病完全可以通過一、二級預防來進行預防治療。
一級預防:控制高危人群發病率
冠心病的一級預防,是針對沒有發生冠心病的高危人群的預防。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節奏過快,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等心血管病發病的高危人群越來越龐大。為什么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是心血管病發生的高危人群呢?因為這幾個因素最容易損傷血管內皮,而血管的內皮損傷正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絞痛、心梗發病的始動因素。在血管內皮受損的情況下,血液中的脂質、血小板、炎性物質就可以附著在血管壁上,逐漸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造成心肌缺血,如果斑塊一旦破裂,形成的血栓碎塊就會隨血流運行堵塞住血管,引起心肌梗死。
只有通過日常保健和合理用藥保護血管內皮,避免斑塊形成,穩定斑塊防止破裂,使心臟的血液供應保持暢通,才能從源頭上控制冠心病,實現冠心病的一級預防。
二級預防:降低心肌梗死再發率
如果已經發生了心肌梗死,除了抓緊治療促進病情好轉,更重要的是二級預防,預防再發。
盡管急性心梗治療技術有了很大進展,介入治療特別是安放支架已經普及,但不要以為放完支架病痛減輕就萬事大吉,實際上動脈硬化斑塊不是一個而是多個同時存在,放置支架的地方是狹窄最嚴重的部位,還要預防其他斑塊前赴后繼。同時,許多病人放置支架大血管開通后,由于微血管病變導致心肌不能實現有效血流灌注,就像河渠開通壟溝堵塞,田間仍然干涸缺水一樣,缺血心肌還在發生著一系列病理改變,導致心臟擴大、心衰、心律失常、猝死等嚴重并發癥。這就要通過服用有效藥物來抑制再狹窄發生,保護微血管,從而避免心肌梗死再發,實現冠心病的二級預防。
冠心病的防治應以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為基礎,配合抗凝藥物,從而幫助患者緩解癥狀,改善心血管功能。具體說,主要是“三不”護心法:養心食物不能少,強心運動不能丟,通心藥物不能缺。
一、養心食物不能少
堅果類
核桃:飲食中膽固醇的攝入量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成正比,所以降低膽固醇的含量就會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核桃就具備了降低膽固醇的功效。不但如此,核桃中還富含精氨酸、油酸、不飽和脂肪酸,降低膽固醇的同時還可以增加動脈血管的彈性,護心功效疊加增倍。建議每天食用量以3~5個為宜。
杏仁:杏仁里面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可以降低機體膽固醇的含量,預防冠心病的發生。建議每天食用20~25粒為宜。
水果類
蘋果:蘋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既可以幫助清除體內垃圾,又可以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向膽酸轉化,從而降低膽固醇含量。
香蕉:香蕉內含有大量的鉀元素,可與人體中的鈉鹽結合,然后排出體外,預防水腫,減輕心臟負擔。建議冠心病患者每天吃個香蕉,同時還可以預防便秘。
豆類
豆類中含有大量的亞麻二烯酸,有助于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和膽固醇含量。以紅豆和黃豆為最佳,把黃豆用水泡發,晾干后放在冰箱里冷凍起來,隨時可做各種菜、湯等,每次15~30粒即可。
小貼士:
冠心病患者除了多食以上“護心”食物外,平時應盡量少食多餐,并以低鹽、低熱量、低膽固醇為主。建議每日食鹽量控制在3~5克;熱量控制在 2000千卡左右(1兩米飯大約100卡左右);膽固醇的攝入量不應超過300毫克(1個雞蛋約含213毫克),膽固醇主要存在于在動物性食物如肉、黃油中,如果當天膳食里含有雞蛋,那么其它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就要避免。
二、強心運動不能丟
冠心病患者要配合適量的運動,以增強體質和心肺功能,改善冠狀動脈血流,減少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幾率。冠心病患者應以散步和太極拳等舒緩運動為主。散步頻率以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鐘為宜。體力弱者可做簡化式太極拳,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鐘,練習時要注意調息,松靜自然,動作協調,長期堅持可收到更好效果。
三、通心藥物不能缺
冠心病屬于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的藥物預防,中藥和西藥在預防冠心病方面各有所長。西醫主要以抗血小板藥物、他汀類降脂藥及血管保護劑等藥物為主,如阿司匹林,可以抗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的形成。以中醫絡病理論為指導的代表藥物--通心絡膠囊,與阿司匹林一起服用可以消除阿司匹林抵抗,增強抗凝效果。另外,通心絡可調節血脂,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修復受損的血管內皮,解除血管痙攣,是防治冠心病的理想藥物。
經常暈倒要檢查“心”的疾病
暈倒是由于各種原因使大腦處于一時性缺血而發生突然的、短暫的意識喪失,醫學上稱為“暈厥”。正常人在特殊情況下發生暈厥,這是生理現象。但如果一個人經常暈倒或老年人出現過暈厥,就可能是病理性暈厥,必須到醫院檢查。導致暈厥的常見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血管迷走性暈厥。
這種最為常見,多發于年輕人,往往發作時有固定的誘因,如排尿、咳嗽、疼痛、情緒緊張、恐懼、天氣悶熱、劇烈運動、空腹等。暈厥有時發作前無任何癥狀,會很快恢復,無后遺癥,有時會出現血壓和/或心率減慢,這種暈厥通常在醫生的指導下,大部分人通過特殊鍛煉可以治愈,少數需要用藥物或心臟起搏器治療。
心源性暈厥。
是指由于心臟疾患所引起的心排血量突然減少或暫停而致的暈厥,多由于心律失常和器質性心臟病引起。常見的心律失常有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房室傳導阻滯等心動過緩或停搏引起,心動過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顫室速等導致心輸出量減少引起暈厥。器質性心臟病,比如急性心梗、心臟黏液瘤、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先天性紫紺型心臟病等均可引起暈厥。心源性暈厥常見于老年人,持續時間較長,病情兇險,有心臟疾患的老年人應和心血管專科醫師溝通治療,必要時應用心臟起搏器及植入式心臟轉復除顫儀等。
腦性暈厥。
是由于腦部血管或主要供應腦部血液的血管發生循環障礙,導致一時的廣泛性腦供血不足所致。多見于老年人,常見原因有短暫腦缺血、腦干性暈厥、大動脈炎等。預防措施為,防止腦血管動脈硬化,減少腦血管痙攣,規律用藥,定期復查。
直立位低血壓性暈厥。
多見于老年人或長期臥床者。表現為體位的突然改變后,出現眼前發黑暈厥等。預防措施為,站立時要緩慢或扶物而起,不宜久蹲。
總之,暈厥原因很多,血管迷走性最常見,心源性暈厥最兇險。發作時應將暈厥者放置于仰臥位或下肢抬高位,可增加腦血流量。松解領口,頭轉向一側。及時將患者送往醫院,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做心電圖、心臟超聲、頭顱CT、血糖、傾斜試驗等檢查,確定病因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預防再發。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45 歲近一月眼前發黑、夜間眩暈心悸
2024-10-24血壓低服用生脈飲能否加量?
2024-10-24為何冬天血壓較夏天更容易升高?
2024-10-24哪些人群易患妊娠高血壓?
2024-10-24新生兒期心功能不全的誘因有哪些?
2024-10-24心肌炎的危害包括哪些?
2024-10-24動脈粥樣硬化的命名依據是什么?
2024-10-24心律失常是否會危及生命?
2024-10-24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