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就是血液粘稠?降血脂是越低越好嗎
血脂過高會增大心腦血管病風險,但初期癥狀不明顯,常被大家忽視。我臨床上發現,很多人因為以下誤區影響了高血脂的發現和治療。
血液黏稠不等于高血脂。血液黏稠是一個血液流變學的概念,指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多了,血流阻力增加,導致血液流速變慢。而高血脂是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造成的,只是血液黏稠的一個因素。高血脂,血液中紅細胞、血小板等血細胞數量增多以及一些蛋白成分增加都可能導致血液黏稠。黏稠的血液(主要是有形成分增多引發的黏稠)流經一些小血管時容易形成栓子,小血栓發展成大血栓,乃至發生嚴重的血管阻塞。也就是說,血液黏稠的人不一定血脂高,血脂是否異常只能通過血脂檢查來診斷。
血液黏稠與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發病也沒有必然聯系。如果人的血脂正常,血管壁光滑,那么血液再黏稠也不會發生冠心病。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壓才是形成斑塊和斑塊破裂的主要元兇,應關注血糖、血脂和血壓。建議普通人每年進行一次血糖、血脂檢查,有高血壓病史的人群應注意監測血壓變化。
即使患者血液黏稠,也不建議盲目“洗血”,而應該根據血液黏稠度高低以及導致血液黏稠的原因(如血小板增高還是紅細胞增高)對癥治療。阿司匹林等藥物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用于有血栓形成危險的人群,如糖尿病人群。控制高血脂,首先要調整飲食結構,改善生活方式。如果2~3個月后降脂效果不理想,就應找專科醫師咨詢或治療,針對高血脂的不同類型,選擇合適的、安全的、有效的調脂藥物,長期堅持服用。
誤區一:血看起來渾濁的就是高血脂。血液中脂肪過多時的確會讓血液呈渾濁狀,但不能因為在體檢中抽血發現血液渾濁就認為自己血脂高。例如抽血檢查抽的是靜脈血,本來看起來就比較暗,并不是高血脂造成的。此外,有些檢查項目,抽血不需要禁食,例如驗血色素、甲狀腺功能,如果是剛吃完飯后抽的血,甘油三酯較高,血液也會比較渾濁。抽血查血脂需要先禁食8小時,而且也不是單靠外觀判斷結果。
誤區二:瘦人不會患高脂血癥。在人們的印象中,高血脂往往與肥胖劃上等號,似乎只是胖人的專利。而那些身材苗條的人容易忽視血脂檢查,一經發現,往往血脂已經很高。其實很多胖人如果只是皮下脂肪堆積,反而血脂不一定高。血脂過高引起的高脂血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高脂血癥與環境及遺傳相關;繼發性高脂血癥則繼發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瘦人可能受遺傳、環境和疾病影響,并不能對高脂血癥完全免疫。
誤區三:降脂藥隨便用。很多患者發現自己血脂偏高后并沒有充分重視,而且不及時到醫院治療,隨便買來調脂藥和保健品吃。殊不知,高血脂是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誘因,患者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情和檢查結果選擇調脂藥,并遵醫囑服用。隨便用藥不但不能起到治療作用,反而會影響后續治療。
誤區四:血脂降得越低越好。高血脂對血管潛移默化的危害必須引起重視,但血脂也絕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國外有研究發現,血脂過低時,腫瘤的發生率會有所增加。因為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健康。
誤區五:血脂達標后就可以停藥。由于各種原因,很多患者沒有堅持服用調脂藥,使得血脂反彈,影響治療效果。目前國外長期的臨床治療結果顯示,初期治療血脂達標后,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最小維持劑量,對血脂達標值的保持有很好的作用。只要沒有出現嚴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應就不應停藥。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45 歲近一月眼前發黑、夜間眩暈心悸
2024-10-24血壓低服用生脈飲能否加量?
2024-10-24為何冬天血壓較夏天更容易升高?
2024-10-24哪些人群易患妊娠高血壓?
2024-10-24新生兒期心功能不全的誘因有哪些?
2024-10-24心肌炎的危害包括哪些?
2024-10-24動脈粥樣硬化的命名依據是什么?
2024-10-24心律失常是否會危及生命?
2024-10-24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