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易伴發癡呆?預防心律失常需自我監測
據美國報道,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作為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心房纖顫(簡稱“房顫”)患者比沒有患這種心律失常疾病的人更容易發生癡呆癥,同時,伴發房顫的癡呆癥患者死亡風險也更高,70歲以下的老年人尤其明顯。
心律失常易伴發癡呆
研究發現,房顫是癡呆癥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研究者對3.7萬余名年齡在60至90歲沒有房顫和癡呆癥病史的老年人,進行了超過5年的觀察研究。結果發現,有764名老人在得了房顫后不久就被診斷為癡呆癥,或同時被診斷出這兩種疾病,發生房顫的人得各種癡呆癥的風險都很高。更令人驚訝的是,70歲以下的“年輕組”老人患房顫后發展為癡呆癥的風險最高。患者的死亡風險高達38%。
出現上述研究結果,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房顫和老年癡呆癥具有同樣的風險因素,如高血壓。另一方面,房顫可能加重了炎癥,而老年癡呆癥已被證實與系統性炎癥關系密切。研究者認為,對心律失常以及高血壓、炎癥的治療可能有助于降低老年人患癡呆癥的風險。
如何預防心律失常
一、保持精神愉快
中醫認為七情活動對機體生理功能起著協調作用,但七情太過,超過人體自身調節的范圍,則臟腑氣血功能紊亂,而導致疾病。
七情之中,唯有喜屬于良性刺激,喜為心志,笑為心聲,經常保持樂觀的情緒對健康是有好處的。若長期憂郁、恐懼、悲傷、憂愁,則易氣機失調而致病。故應做到少私寡欲,養心斂思,處世達觀,消除嫉妒,加強道德修養,舒暢情志;有病的人宜移情易性,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念。
二、選擇適當的居住環境
人與自然是有機的統一體,生活環境對人類的生存和健康影響重大。適宜的生活環境可保證學習工作的正常進行,促進健康長壽。人類適宜的生活環境應有,潔凈的水源,新鮮的空氣,充沛的陽光,良好的植被,室內寬敞適中,光照調和,自然通風良好。
三、有合理的起居作息
生活要規律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保證睡眠,因為失眠可誘發心律失常。起居有常是養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起臥有時,生活規律,才能最大限度地調養神氣,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衣著調攝與身體健康有密切關系,著衣制裝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并掌握適度,使其具有防護、保健作用。
四、勞逸適度
勞逸適度是保證機體氣機通暢,血脈調達,五臟安和的重要環節。貪逸無度,過度勞累,均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通而致病。因此應做適當的體育鍛煉。適量運動,量力而行,不勉強運動或運動過量,不做劇烈及競賽性活動,可做氣功、打太極拳。
五、飲食適宜
飲食要全面調配,因人而宜,五味調合,營養全面。就餐注意定時、定量、衛生,注意避免過度油膩、厚味、生冷。多食益氣養血、益心氣、養心陰的食品,如小米、大棗、雞蛋、紅糖、龍眼、胡桃、魚等。同時戒煙酒。
六、合理用藥
心律失常治療中強調用藥個體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議而自行改藥、改量。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病人必須按醫生要求服藥,并注意觀察用藥后的反應。有些抗心律失常藥有時能導致心律失常,所以,應盡量少用藥,做到合理配伍。
七、自我監測
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時,病人自己最能發現問題。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癥狀,若能及時發現及時采取措施,可減少甚至避免再發心律失常。心房纖顫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稱前驅癥狀,如心悸感,摸脈有“缺脈”增多,此時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45 歲近一月眼前發黑、夜間眩暈心悸
2024-10-24血壓低服用生脈飲能否加量?
2024-10-24為何冬天血壓較夏天更容易升高?
2024-10-24哪些人群易患妊娠高血壓?
2024-10-24新生兒期心功能不全的誘因有哪些?
2024-10-24心肌炎的危害包括哪些?
2024-10-24動脈粥樣硬化的命名依據是什么?
2024-10-24心律失常是否會危及生命?
2024-10-24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