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為何易患心律失常 預防心律失常需穩定情緒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種,大部分人都會出現心律失常,與治療相比,預防顯得更加關鍵,了解冠心病的預防先要了解其病因,下面為您介紹一下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病因與預防。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病因有哪些:
1、老齡變化:老齡心肌的解剖、生理和生化變化使心肌的正常生理性質發生改變,產生較高的興奮性、較慢的傳導。如竇房結和結間束及周圍區域的彈性和膠原纖維局灶性增厚和脂肪浸潤,引起心房性心律失常,如發生于房室結和房室束,以及束支和分支,引起不同部位的傳導障礙。
2、生理變化:老年人常有二氧化碳潴留,可以增加心肌的興奮性,也可促進心律失常。
3、心肌疾病:由于竇房結動脈或其發源動脈的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心房缺血及炎癥、纖維化等,導致房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塞和心室擴大,可以導致心室過度牽張,缺氧和鉀積蓄,改變動作電位,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肌缺血,受損心室肌與正常心肌間的電生理不均勻性,可以誘發折返而引起反復發作或持續的室性心動過速。肺心病時多源性房性早搏心動過速較多見。在老年性心肌淀粉樣變中,心房顫動見于心房內有多量淀粉樣物質沉著。老年人二尖瓣環可有退行性變及鈣化,病變可涉及到傳導系統,引起房室或束支傳導阻滯。
4、藥物作用:老年人對藥物的耐受性較低,在用藥物治療中比年輕人容易發生毒性反應。由于老年人多竇房功能障礙,在中年人應用無顧慮的藥物,可能在老年人引起對竇房結及其周圍組織的不良作用。
心律失常的預防
(1)預防誘發因素
一旦確診后病人往往高度緊張、焦慮、憂郁,嚴重關注,頻頻求醫,迫切要求用藥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誘因的防治,常造成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常見誘因:吸煙、酗酒、過勞、緊張、激動、暴飲暴食,消化不良,感冒發燒,攝入鹽過多,血鉀、血鎂低等。病人可結合以往發病的實際情況,總結經驗,避免可能的誘因,比單純用藥更簡便、安全、有效。
(2)穩定的情緒
保持平和穩定的情緒,精神放松,不過度緊張。精神因素中尤其緊張的情緒易誘發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避免過喜、過悲。過怒,不計較小事,遇事自己能寬慰自己,不看緊張刺激的電視,球賽等。
(3)自我監測
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時,病人自己最能發現問題。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癥狀,若能及時發現及時采取措施,可減少甚至避免再發心律失常。心房纖顫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稱前驅癥狀,如心悸感,摸脈有“缺脈”增多,此時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有些病人對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療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當發生時用以往的經驗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病人,發作后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惡心嘔吐,或深呼吸動作,或壓迫眼球可達到刺激迷走神經,減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馬上轉復。
(4)合理用藥
心律失常治療中強調用藥個體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議而自行改藥、改量。這樣做是危險的。病人必須按醫生要求服藥,并注意觀察用藥后的反應。有些抗心律失常藥有時能導致心律失常,所以,應盡量少用藥,做到合理配伍。
(5)定期檢查
身體定期復查心電圖,電解質、肝功、甲功等,因為抗心律失常藥可影響電解質及臟器功能。用藥后應定期復診及觀察用藥效果和調整用藥劑量。
(6)生活要規律
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保證睡眠。因為失眠可誘發心律失常。運動要適量,量力而行,不勉強運動或運動過量,不做劇烈及競賽性活動,可做氣功、打太極拳。洗澡水不要太熱,洗澡時間不宜過長。養成按時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飲食要定時定量。節制性生活,不飲濃茶不吸煙。避免著涼,預防感冒。不從事緊張工作,不從事駕駛員工作。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45 歲近一月眼前發黑、夜間眩暈心悸
2024-10-24血壓低服用生脈飲能否加量?
2024-10-24為何冬天血壓較夏天更容易升高?
2024-10-24哪些人群易患妊娠高血壓?
2024-10-24新生兒期心功能不全的誘因有哪些?
2024-10-24心肌炎的危害包括哪些?
2024-10-24動脈粥樣硬化的命名依據是什么?
2024-10-24心律失常是否會危及生命?
2024-10-24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