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術后康復的四個階段 心梗術后的護理要點
不同的心臟病患者,根據疾病類型、程度不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和重點。如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復治療,一般包括住院期、出院后早期、后期恢復期、終身維持期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目標”和“訓練強度”也各有不同。
住院期
在醫生監護下,可進行以下7個步驟的運動:1。床邊坐位;2。關節運動;3。慢走15米往返;4。中速行走22米往返;5。上下幾個臺階,行走91米,每日兩次;6。下一段樓梯,坐電梯上來,行走152米,每日兩次;7。重復6。另外,在病房中,可自己進餐、剃須等生活料理。
出院后早期
出院后2―12周,患者可在密切監護下逐漸增加活動級別,這一階段主要推薦健身車運動。此外,還可以選擇其他形式的運動作為輔助,最佳方式是步行,逐漸達到10―15分鐘/次,3―4次/周。
后期恢復期
一般在出院后6―12周開始,持續3―6個月。患者可以在醫學監護下鍛煉,并繼續接受營養、生活方式、控制體重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咨詢。
終身維持期
患者學會了正確的鍛煉方法及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后,不再需要醫學監護,只需終身維持健康狀態,并定期接受隨訪。
患者在發病的時期,也要做一些運動,不過不能劇烈運動。不要老是躺在病床上面,隔一段時間就起來走走,這樣對于病情的恢復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如果在運動以后感到身體不太舒適的話,就及時的休息一下,因為可能是自己運動量稍微大了一點。如果運動中因呼吸急促而不能自由交談,大汗、心悸、面色蒼白,則可能是運動強度過大,要停止運動。另外,運動前要熱身,運動結束后需整理,冬季運動要注意防寒,運動后不要馬上沖涼,并注意補充水分。
引發心肌梗塞的病因有因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體力勞動過累、飽餐后而發病。那么心肌梗塞患者的日常護理又有哪些呢?
1、心理治療
平時病人精神上要保持舒暢愉快,應消除緊張恐懼心情,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激 動。并避免過度勞累及受涼感冒等。因這些因素都可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2、急性期需絕對臥床休息
臥床期間應加強護理。進食、漱洗、大小便均要給予協助,盡量避免患者 增加勞力。以后可按病情逐漸增加活動量。休養環境應安靜、舒適、整潔、室溫合適。
3、避免肢體血栓形成及便秘
對于臥床時間較長的患者應定期作肢體被動活動,避免肢體血栓形成。 由于臥床及環境、排便方式的改變,容易引起便秘。要提醒病人排便忌用力過度,因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臟 負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可給些輕瀉劑或開塞露通便,便前可給予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
4、飲食調養
飲食宜清淡 要吃易消化、產氣少,含適量維生素的食物如青菜、水果和豆制品等,每天保持必需 的熱量和營養,少食多餐,避免因過飽而加重心臟負擔,忌煙、酒。少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 、肥肉和巧克力等,有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壓者應限制鈉鹽的攝入。同時正確記錄出入水量。
5、讓患者身心保持平穩
心絞痛和心肌梗塞一旦發生,首先應讓病人安靜平臥或坐著休息,不要再走動,更不要慌忙搬動病人。如給舌下含硝酸甘油片不見效而痛苦未減輕時,應觀察病人脈搏是否規律,若有出冷汗、面色蒼白和 煩躁不安加重的情況,應安慰病人使之鎮靜,去枕平臥,有血壓表的可以測量血壓。然后可請衛生站或地 段醫院醫師出診,初步處理平穩后再轉送醫院治療。如病人發生心臟突然停跳,可在其胸骨下段用拳頭叩擊,進行胸外擠壓及人工呼吸。
6、警惕不典型的發病表現
有時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的癥狀很不典型,如有的病人可出現反射性牙痛, 也有的心肌梗塞先發生胃痛。遇到這種情況,務必提高警惕,凡有冠心病病史的病人,均不可忽視,應盡 早就醫診治。在病情平穩恢復期要防止病人過度興奮,使其保持穩定的情緒,適量的體力活動,以預防病情的反復。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壓差大且高壓高應選擇哪些藥物治療?
2024-10-22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原發性高血壓
2024-10-22胸悶氣喘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22房顫患者的飲食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2心跳 180 次/分醫生建議手術,是
2024-10-22主動脈硬化的成因及應對措施是什么
2024-10-22心臟放支架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2引香園亞麻籽油能否降三高?
2024-10-22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