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導致腦梗死
據專家介紹,在引發腦梗死的眾多疾病中,低血壓是其中最常見的病癥之一,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其中急性低血壓多為繼發性,可繼發于心肌梗死、腦卒中、腹瀉、大量出血等嚴重疾病。
目前認為低血壓是腦梗死的危險因素之一,低血壓在動脈管壁病變的基礎上,可導致局部或全腦血液灌流不足,或誘發腦血栓形成,引起腦梗死。許多腦梗死患者在夜間睡眠中發病,這可能與入睡后血壓水平較低,在動脈管壁病變基礎上導致腦血流自動調節系統障礙,血流緩慢而形成腦梗死。
一般來說,在腦梗死的發病中,與低血壓有關的動脈管壁病變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局部血管病變嚴重,如頸動脈粥樣斑塊導致一側頸動脈狹窄,頸動脈或大腦中動脈的動脈夾層病變,在低血壓時,常導致一側的病變;另一種情況是廣泛的動脈管壁病變,可發生雙側病變。腦作為機體的重要器官,腦血液供應極其豐富,腦代謝極其旺盛,腦組織耗氧占全身耗氧的20~30,能量完全依賴于血液循環連續不斷地供應氧和葡萄糖,幾乎沒有能量儲備。因此,腦組織對缺血、缺氧十分敏感。氧分壓顯著下降或血流量顯著減少者都會出現腦功能嚴重損害。腦血流量的相對穩定,是保證腦功能穩定的重要前提。而腦的血流量是由腦的有效灌注壓和腦血管阻力決定,而灌注壓為平均動脈壓與顱內壓之差,血管阻力主要決定于血管口徑,正常清況下,當血壓在一定范圍內波動時。腦血管自動調節功能發揮作用,血壓升高時,腦小動脈管腔內壓力增高而發生小動脈收縮,反之,血壓下降可發生小動脈擴張。因此,血壓變化時動脈灌注壓雖有變化,但總的血流量維持不變。但在動脈管壁病變的基礎上再出現低血壓時會導致腦血流自動調節系統障礙,血流緩慢甚至中斷而形成腦梗死。所以,在預防因低血壓發生腦梗死時,不僅要糾正低血壓,同時還要防治其他誘發因素,如預防動脈管壁病變等,這樣才能更好地防治因低血壓而致的腦梗死。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壓差大且高壓高應選擇哪些藥物治療?
2024-10-22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原發性高血壓
2024-10-22胸悶氣喘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22房顫患者的飲食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2心跳 180 次/分醫生建議手術,是
2024-10-22主動脈硬化的成因及應對措施是什么
2024-10-22心臟放支架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2引香園亞麻籽油能否降三高?
2024-10-22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