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可以停用降壓藥嗎 高血壓用藥要注意這些
90%以上的原發性高血壓病因不明,至今不能根治,所以高血壓一旦確診并需要服藥,就得終身服藥。隨意停服降壓藥可能導致血壓波動,從而影響降壓效果,甚至容易發生嚴重的心血管意外事件。
隨意停服降壓藥的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不知道高血壓需要終身服藥
有的患者以為高血壓經過治療后可以“痊愈”,完全不知道高血壓需要終身治療。當然,隨著對高血壓病因與發病機制的研究,已找到一些有效控制血壓的辦法,但是迄今為止,高血壓仍不能徹底根治或治愈。
血壓水平是人體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與心臟、血管系統相互作用,綜合平衡的結果。當血壓升高時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患者需要長期堅持服藥,才能控制血壓,降低發生中風、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風險。
2。工作繁忙,經常忘記服降壓藥
“上班族”高血壓患者,特別是人到中年的職場精英骨干,整天忙忙碌碌,壓力大,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健康,以致經常忘記服降壓藥而被動停藥。
患者需要提高對降壓治療重要性的認識,盡可能堅持每天早上洗漱后服用長效降壓藥(每天服用1次,可以控制24小時血壓)。這樣,患者不需要把藥物帶到工作場所,也不會因為工作太專心、繁忙而忘記服藥。
3。無頭暈、頭痛等不適,自認為高血壓好轉而停藥
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沒有明顯不適感,只有在血壓非常高時才會有頭暈、頭痛等癥狀。有些患者誤認為沒有癥狀血壓高一點沒關系,或高血壓已好轉,因此擅自停服降壓藥。
事實上,高血壓所帶來的風險大多是在沒有任何臨床癥狀下發生的。平時即使沒有任何癥狀,患者也不可隨意停藥,而應定期在家中測量血壓,根據所測得的血壓水平,與診治醫生進行討論,再由醫生決定是否需要調整降壓藥的劑量或停藥。
4。自認為體育鍛煉可降低血壓,無需再服藥
定期體育鍛煉的確有助于降低血壓,特別是那些經常達到出汗狀態的體育運動。一些人誤以為自己天天參加體育鍛煉,就可以不服降壓藥了。
體育鍛煉的降壓作用非常有限,而且往往缺乏長期性。即使參加了體育鍛煉,血壓暫時恢復到正常也不能擅自停藥。而必須經過專業醫師評估后,由醫師決定是否有必要調整降壓藥劑量甚至停藥。
5。認為“是藥三分毒”,盡量不吃或少吃降壓藥
有的人認為“是藥三分毒”,降壓藥能不吃盡量不吃,必須吃則盡量少吃。其實,由國家批準上市銷售的各種化學藥品,都通過了完整的有效性與安全性評估。因此,在推薦使用劑量范圍之內,這些藥物通常非常安全,即使長期甚至終身服用也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
科學研究證實,降壓藥可以有效降低血壓,顯著降低中風與心肌梗死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不能因為害怕降壓藥的不良反應就不吃或少吃甚至拒絕服用降壓藥。事實上,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壓藥還是非常安全的。
6。認為年齡大了血壓自然會增高,不必再服藥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內的大小血管會出現程度不同的彈性功能下降(或稱為動脈硬化)。通常,收縮壓在中年后會持續升高,舒張壓則在進入老年后因大動脈硬化而不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一些人想當然地認為,年齡增長血壓增高是自然現象,不必服藥治療。
血壓水平隨著年齡升高絕非必然,更不能稱為自然升高,而是一種病理現象,有非常嚴重的后果,需要持續服用降壓藥控制血壓,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另外,通過限制鈉鹽攝入、加強體育鍛煉等措施,可以延緩動脈硬化的進程,使動脈血管在老年期仍然富有彈性,維持正常血壓。
7。自認為夏天血壓降低,可以停藥
夏季天氣炎熱,有些患者即使不吃任何降壓藥,血壓水平也比冬春季節低一些,甚至有的患者可能血壓明顯低于140/90毫米汞柱。這些患者每到夏天,就“主動”停服降壓藥。
夏季是否需要調整降壓治療方案,主要看是否有明顯的低血壓癥狀。如果有則應減小藥物劑量,甚至停藥。但如果只根據一天或一周的炎熱天氣頻繁調整用藥,很可能會大幅度增加血壓波動性,增加心血管病風險。
8。服藥后出現干咳、乏力、水腫等不適而停藥
有些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降壓藥后,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如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后出現刺激性干咳,服用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后出現腹瀉等腸道功能紊亂現象。盡管在推薦劑量范圍內,這些不良反應通常少見且不嚴重,但有些患者仍有可能表現為不可耐受而不得不停藥。患者服用降壓藥出現不良反應后,應在診治醫生指導下減少導致不良反應發生的藥物劑量,或停服這些藥物,換成其他種類的降壓藥。如果這些不良反應不十分嚴重,患者應盡可能堅持服藥,有些不適感會在用藥一段時間后明顯緩解,甚至消失。
高血壓用藥要防八方面
一防首劑反應即患者第一次使用某種降壓藥物時,由于機體一時不適應,可能會產生心慌、暈厥等不良反應,甚至感到服藥后癥狀加重,這又叫首劑綜合征。老年高血壓患者由于壓力反射不敏感,腦血管自動調節功能障礙,更易出現首劑反應,容易引起上述反應的藥物主要是哌唑嗪。為此,高血壓患者開始服用此種降壓藥物時劑量宜小,一般主張為常用量的1/3,以后逐漸增加至治療量。
二防看價吃藥有人在選用降壓藥物時,片面地認為藥的價格越貴降壓效果越好。其實,藥品的價格和效果并不成正比,一些廉價的大眾降壓藥同樣有不錯的療效,服用得當才是關鍵。
三防擅自停藥高血壓患者一般需要終身服藥,即使血壓降至正常值也不能停藥,否則容易回到治療前的水平,引起“停藥綜合征”或誘發更加嚴重的心、腦、腎并發癥。有些患者服用降壓藥物后,看到血壓恢復正常,便擅自停藥。結果沒幾天,又出現血壓回升反彈現象。正確的做法是,待血壓有效控制在正常水平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減少藥物的種類和劑量,力爭用最少的藥量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
四防主觀臆斷有人雖通過健康檢查發現血壓高于正常值,但自感沒有什么不適癥狀,也就不當一回事。事實上,高血壓的程度與癥狀并不成正比,沒有癥狀并不表明血壓不高;癥狀很多,血壓也不一定很高。所以說,即使沒有頭暈、失眠等高血壓的癥狀,如果發現血壓高于正常范圍,也一定要去醫院檢查,并遵醫囑服藥。
五防追求速效某些患者服藥一味追求降壓效果,一時看不到效果就產生急躁情緒。其實,降壓講究的是平穩、有效,尤其是平穩更為重要,因為血壓的波動往往是引發卒中的誘因。如果一味地追求降壓效果而忽視血壓的平穩,有可能導致心、腦、腎的供血不足而產生嚴重后果。
六防多多益善在降壓過程中,有人錯誤地認為藥吃得越多,血壓就會降得越快,甚至自作主張增加劑量和增加降壓藥的種類,其結果不僅不能達到良好的降壓效果,反而會危及生命安全。
七防因噎廢食“是藥三分毒”,降壓藥也同樣存在一些毒副作用。如服用甲基多巴,可出現嗜睡、眩暈、腹脹等不良反應;卡托普利會引發咳嗽、皮疹等。某些患者在服用某一種降壓藥過程中容易走極端,一旦遇到不良反應,即對服藥降壓失去信心,轉而停止服藥,導致血壓不能有效控制。
八防睡前服藥人的血壓在一日中以午夜最低,入睡后的血壓比白天平均下降20%左右。睡前服用降壓藥,因血壓自然下降因素再加上藥效作用,會導致血壓下降幅度較大,再加上夜間血流量減少,血流供應量不足,容易引發缺血性腦血管病,出現失眠、失明、偏癱等癥狀,所以高血壓患者切忌在臨睡前服藥,以防夜間發生意外。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壓差大且高壓高應選擇哪些藥物治療?
2024-10-22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原發性高血壓
2024-10-22胸悶氣喘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22房顫患者的飲食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2心跳 180 次/分醫生建議手術,是
2024-10-22主動脈硬化的成因及應對措施是什么
2024-10-22心臟放支架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2引香園亞麻籽油能否降三高?
2024-10-22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