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沒勁兒查查血管 心血管病患者吃什么好
有的老年人走路沒勁了或腿痛了,就休息一會兒,感覺好點了就繼續走路,一會兒又沒勁兒了就再休息會兒。很多人都以為這是正常的現象,畢竟人老了,腿腳不方便。還有人會選擇去看骨科或神經科,可是怎么也看不好。當老人出現間歇性跛行和走路沒勁兒時,可能是血管堵塞了,應該考慮看外周血管科。
外周血管病可引發腿腳不便
供應四肢血液的血管稱為外周血管。在老年人中,由外周血管堵塞引起的四肢不適很常見,據統計患病率約為15%。不僅是患者,甚至有些醫生對這種疾病的認識都很不夠,常常誤認為“老年關節病,體力不好或坐骨神經有問題等”。
很多患者把外周血管病引起的腿部癥狀當成是老年慢性病,不著急慢慢地治療,結果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延誤診治良機。間歇性跛行輕微時不會致殘,但如果血流嚴重受阻導致氧和營養供應不足,嚴重時會發生壞疽、趾端發黑。在臨床上,有的患者發現趾端發黑或者腿部發紫才來就診,但此時缺血嚴重處已經發生了細胞損傷和死亡,有些甚至到了截肢的地步。
關節病和神經病變引起的腿痛和外周血管病變引起的腿痛是可以區分開的。前者引起的腿痛是持續性的,而后者是間歇性跛行和疼痛,如行走幾分鐘后出現小腿、臀部、髖部或足弓疼痛、發緊、僵硬或沉重,但休息幾分鐘后又能恢復行走,反反復復。
除了腿部癥狀,患外周血管病的老人的上肢也會發生動脈阻塞,出現患肢無力、發涼、無脈或脈弱。如果上肢的上游供血動脈嚴重狹窄,還會通過一定的機制,發生“竊血現象”,就是說患肢活動時,本來供給大腦的部分血液被缺血的動脈“偷走”,以供給缺血的患肢,結果導致頭暈,甚至腦卒中。
冠心病一般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壁增厚、管腔變小,或者冠狀動脈痙攣后管腔變小,使該血管負責供血的心肌發生缺血或壞死,臨床出現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或者心率失常、心臟性猝死、心力衰竭的缺血性心肌病,是現今社會的頭號健康殺手。
如何從飲食上預防心血管病
心腦血管病人發病死亡,原因與出汗過多、未及時喝水、血液濃縮有關。所需水分標準以每日1500毫升尿為準。研究表明,綠茶有強抗氧自由基作用,有良好的防癌、防動脈粥樣硬化效果,是色、香、味俱佳的上乘飲料,對預防冠心病有很大幫助。預防冠心病可以多吃黑木耳,每日5-10克,對降低血粘度、膽固醇有明顯效果。燕麥粉、燕麥片,每日50克,能有效降低血甘油三酯、膽固醇。
黃色蔬菜,如胡蘿卜、紅薯、西紅柿等,富含胡蘿卜素,能減輕動脈硬化。
綠指綠葉蔬菜。紅葡萄酒,每日飲50-100毫升,有助于預防冠心病。
心血管病患者要如何護理
1、心血管病患者需要注意防暑降溫。冠心病患者在戶外活動的時候需要戴好遮陽帽,備足水,天氣比較熱的時候需要在室內開空調,注意溫度不能太低,每天早晨鍛煉身體,不要在烈日下暴曬,鍛煉時間應該短一些,當天氣悶熱空氣濕度比較大的時候不要在室外活動。
2、要保持情緒的穩定,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心血管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好。如果晚上入睡的時間過晚,早晨就不要早起,中午需要再休息一會,只有保持情緒的穩定以及生活的有規律才能保證臟器的運轉正常,遠離心梗等疾病。
3、飲食要清淡,不要吃太多油膩或者是高脂肪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豆類以及瘦肉等食物,睡前半小時或者是晚上醒來后可以喝一杯水如果有條件可以喝綠豆湯、蓮子湯、百合湯、菊花茶、荷葉茶等飲料。另外心血管病患者需要保持大便通暢,最好是每天排便一次。
4、心血管病患者需要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態,保持情緒的穩定,不著急不上火,這樣就能夠保證血管的放松,再配合藥物治療,就可以遠離心絞痛的發作。
5、如果心絞痛發生后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就可能是心肌梗塞的發作,所以一定要到醫院就診。
6、生活要有規律,節制飲食(低脂、低鹽、低糖),戒煙,忌烈性酒,適度活動,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內。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低血壓患者適宜吃哪些食物?
2024-10-21“老人環”是否提示患有動脈硬化?
2024-10-21心力衰竭有哪些手術治療方式
2024-10-21哪里治療高血壓比較好?
2024-10-21單臍動脈會不會因為某些原因產生
2024-10-21哪里治療竇性心動過速比較好?
2024-10-21冠心病病人怎樣進行合理的營養配餐
2024-10-21血壓低應如何有效調理
2024-10-21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