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頭暈頭痛警惕高血壓 初診輕度高血壓患者常識
很多高血壓患者自身都不知道血壓為什么會升高,有些患者甚至在發生了心腦血管之后才意外發現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心臟異常、頭暈、頭痛、失眠、耳鳴是高血壓患者常見癥狀,大家平時一定要多加注意疾病的預防,現在高血壓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不良的飲食很容易引發高血壓疾病。高血壓病是一種綜合征:高血壓病不僅是血液動力學異常疾病,也是代謝紊亂綜合征。血壓上升的同時,還伴隨著其他如血糖升高、肥胖、血脂增高等。多種危險因素聯合在一起,可引起嚴重的心腦血管病。
那么高血壓患者有什么癥狀呢?
首先,高血壓患者經常會出現心臟異常,常見心臟異常表現為心尖搏動左移、心前區有抬舉樣搏動感,聽診心尖區第一心音增強、主動脈瓣區第二心音增強并且有收縮期雜音和舒張期雜音,表明已發生動脈硬化以及左心室肥厚,如果在心尖區聽導奔馬樣心律可能表明有心力衰竭的出現。另外還常見耳垂出現毛細血管搏動、折痕、橈動脈出現硬脈或是無脈及下肢間歇性跛行等。
其次,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會有頭暈、頭痛、失眠、耳鳴、煩燥的輕微的自覺癥狀。當出現氣促、胸悶、心慌、心前區疼痛時表明心臟已受累,出現夜間多尿、尿頻、尿液清淡時表明腎臟受累、腎小動脈發生硬化。如果高血壓患者突然出現呼吸深沉不規則、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等提示可能發生腦出血,如果是逐漸出現一側肢體的活動便、麻木甚至麻痹癥狀,應當懷疑是否形成腦血栓。隨著病情的發展,特別是出現并發癥時,癥狀逐漸增多并明顯,如手指麻木僵硬、多走路時出現下肢疼痛,或是出現頸背部肌肉酸痛緊張感。
此外,高血壓急癥的發病是不容忽視的,由于高血壓本身的發展,會導致高血壓患者血壓顯著或是急驟升高,同時伴有心、腦、腎、視網膜等重要器官功能損害,嚴重危及生命,出現一系列臨床特殊征象。高血壓急癥的發病率占高血壓人群的5%,常見有腦出血、高血壓腦病、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可樂寧急性停藥綜合征、急進型惡性高血壓等。
初診輕度高血壓患者常識早知道
1、高血壓病初發年齡提前:目前,高血壓病的初發年齡有提前趨勢,青少年高血壓病的比例不斷增加,其中原發性高血壓病人數高于繼發性高血壓病人數。青少年原發性高血壓病與遺傳和肥胖有關,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壓病,子女患有高血壓病的可能性較大,發病年齡也較早。肥胖也是原發性高血壓病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繼發行高血壓病的主要病因是腎臟疾病,如慢性腎炎、腎臟先天性畸形、腎動脈狹窄等。由于兩類高血壓病的治療方法不同,因此,一旦發現青少年血壓升高,應區分是原發還是繼發。最重要的是查尿常規和血鉀,如果腎功能或血鉀異常,大多數屬于繼發性高血壓病,應進一步檢查,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果無法根治,繼發性高血壓病應與原發性高血壓病一樣進行降壓治療。
青少年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12歲以上者與成人相同,12歲以下者按不同年齡和性別而異,低于成人標準。青少年的血壓測量,判斷舒張壓的標準不是低音消失,而是以漸變音為準。所以,家長應該在醫生指導下學會給孩子正確地測量血壓。
2、低危的輕度高血壓病有可能回歸正常:所謂輕度高血壓病,就是收縮壓在140~159mmHg或舒張壓在90~99mmHg,屬于1級高血壓病范疇。所謂低危,就是不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險因素,不存在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一段時間里,輕度高血壓病有三種變化趨勢:1/3人的血壓上升,1/3人的維持原有血壓水平,1/3人的下降至正常水平。從結果來看,有1/3的人血壓可自然回歸正常,他們顯然并不需要用藥治療。進行非藥物治療,如吃得淡些,適當減肥,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少酒、戒煙,大部分低危的輕度高血壓病可以回歸正常。
因此,一旦查出高血壓病,應該先請醫生對病情進行綜合分析評估,通過血糖、血脂、腎功能、心電圖等檢查,判斷是否存在危險因素。如果輕度高血壓病同時存在其他危險因素,應盡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減壓治療。如果不存在其他危險因素,應該觀察6~12個月,同時進行非藥物治療。血壓升高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可能在一段時間里持續存在,如果觀察6~12個月,就可以得到比較平均的客觀水平。在此期間,最好每隔1~2周在同一時間測量血壓,并做好記錄。如果經過6~12個月的非藥物治療,血壓仍然升高,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長期進行降壓治療。
3、長期降壓治療好處多:高血壓病患者治療上的最大問題是用藥不規范,包括用藥斷斷續續,或在血壓下降后停止用藥,這種做法是非常有害的。高血壓病患者如果經過6~12個月的非藥物治療后無效,或原本存在其他危險因素,就需用降壓藥實施長期有效地治療。首先,經過降壓治療后血壓恢復正常,這是降壓治療的結果,但平均停藥6~8個月后,絕大部分患者的血壓仍會恢復到原有水平。如果停藥,在這段時間由于不知道什么時候血壓上升,將使與血壓有關的重要靶器官處于失保護狀態。其次,血壓恢復正常,并不等于因高血壓病引起的心腦血管病變恢復正常,通常這些病變至少要經過兩年的治療才能得到改善。第三,有不少患者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停藥,事實上,這些藥物的副作用最容易發生在啟動治療的2~4周,長期治療后,副作用反而越來越少。如果經常停藥,患者就要不斷無謂的接受啟動治療時期的副作用。第四,有些患者擔心血壓正常后繼續治療會使血壓越降越低,因此他們會在血壓較低的夏季停止用藥。其實,降壓藥的主要作用是擴張周圍血管,降低周圍阻力,阻力正常了,血壓就不會再降低。
4、收縮壓下降更能表明實際降壓效果:以往,人們對舒張壓的重視勝過收縮壓,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血壓病首先表現在舒張壓增高。如一位40歲的高血壓病患者,收縮壓不超過140mmHg,而舒張壓已超過90mmHg,診斷是根據舒張壓來定的,因而容易引起重視。二是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隨著年齡增長,收縮壓增高是生理現象,而舒張壓升高則為異常,所以更在意舒張壓升高。其實,收縮壓對健康的影響更重要,收縮壓每升高20mmHg,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則加倍。
目前,對收縮壓的控制相對比較困難。數據顯示,舒張壓的控制率可達90%,而收縮壓的控制率只有60%。以往高血壓病治療是將控制舒張壓作為目標,現在看來失之偏頗,控制血壓必須兩頭兼顧。由于收縮壓更難控制,所以收縮壓的下降比舒張壓下降更能表明實際減壓效果。
5、盡量用長效藥:從降壓作用持續時間的長短來分,降壓藥分長效藥和短效藥兩大類。然而,從藥物效價比的角度而言,有條件的患者應該盡量用長效藥。一是因為長效藥服藥次數少,不容易忘記,患者將由此得到長期規范化的治療。短效藥服藥次數多,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容易遺忘,缺乏保護的時間將使人體處于危險狀態。二是長效藥降壓平穩,血壓的波動較小。短效藥降壓使血壓波動大,容易引起左心室肥大,心肌耗氧量增大,給心血管系統帶來一定損害。
如果需用短效藥時,注意不要用單一的短效藥,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聯合用藥,即將幾種短效藥有機的組合在一起,或直接用復方短效藥,以減輕降壓導致的血壓波動以及減少服藥次數。
6、高血壓病是一種綜合征:高血壓病不僅是血液動力學異常疾病,也是代謝紊亂綜合征。血壓上升的同時,還伴隨著其他許多代謝改變,如血糖升高、肥胖、血脂增高等。多種危險因素聯合在一起,可引起嚴重的心腦血管病。因此,高血壓病患者在降壓治療的同時,還必須關注其他代謝方面的改變,如果出現其他代謝問題,治療應與降壓同步進行。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兩歲七個月小孩做高壓氧是否有用
2024-10-21日常生活中保護心臟應注意哪些方面
2024-10-21心超左心室相關數據異常有問題嗎
2024-10-21什么是單臍動脈?
2024-10-21出現胸悶氣短應如何應對
2024-10-21心情煩躁心悸因震驚事件,如何應對?
2024-10-21如何判斷心肌酶譜是否正常
2024-10-21岳麓區哪家醫院治療心肌炎比較好
2024-10-21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