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常隨抑郁一塊來 心臟病患者應戒焦戒躁
抑郁癥在心臟病患者中的發病率要高于那些沒有心臟病的人。三分之一的心臟病患者曾經出現過抑郁癥的相關癥狀,而在正常的成年人中,這一比例僅為1/20。盡管抑郁癥與心臟病這兩種疾病的確會單獨出現在不同患者身上,但有關研究顯示,在很多情況下,兩種疾病還是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著病情發展,尤其是在心肌梗死發病階段,當胸痛發作產生瀕死感時,又多有緊張、焦慮、抑郁和壓抑情緒,從而加重病情,所以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護理 在疾病恢復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研究還發現,抑郁癥其實也是預示某人患有心臟病的一個前兆。在一項對絕經后女性 進行的研究中,調查人員發現,那些出現過抑郁癥狀的被調查者即使以前從未有過心臟病史,其日后患上心臟病或是因此病而死亡的概率,也會比沒有出現過抑郁癥狀的同伴高出50%。抑郁癥并不僅僅會對一個人的精神狀態產生負面影響,它同時還會損害這個人的肉體健康。抑郁癥可以導致人體血壓升高心率失常,還會使人體內應激激素的分泌水平呈現出長期居高不下的狀態,而這會加大心臟的工作負擔。
即使你以前從未得過心臟病,但如果你的情緒長期萎靡不振的話,那你日后患上心臟病的危險就會有所增加 。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對于那些有過抑郁癥病史的人來說,一旦他們患上了心臟病,則會更容易出現反復發作的現象。
心臟病往往易忽略抑郁癥狀
這兩種疾病間所存在的復雜關系可能會使其中至少一種病癥無法得到及時確診。此前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使是醫生和護士也往往會忽略對那些心臟病患者進行抑郁癥方面的檢查,而讓患者自己辨別出其身上存在的抑郁癥狀就更是難上加難了。這種現狀說明有些心臟病患者需要接受與抑郁癥有關的治療,或者至少應對其在這方面做出進一步檢查,但我們卻極有可能對此持一種視而不見的態度。抑郁癥的具體癥狀包括持續不退的悲傷情緒,對日常活動喪失興趣,經常產生負罪感、無望感、
疲勞感或緊張感,以及食欲改變等。一些與抑郁癥有關的癥狀可能為很多心臟病患者所忽視,或者是被視作由于人體衰老或心臟出現問題后所產生的一種正常現象。
專家對心臟病患者提出了如下建議:在你剛剛被確診患有心臟病時,感到傷心和悲哀可能是一種十分自然的反應,但如果這些情感經久不退或者是令你的正常身體機能受到了干擾的話,那么作為一個心臟病患者,你應當對此格外重視并前往醫院檢查自己是否已經同時患上了抑郁癥。
冠心病要筑起心理防線
冠心病是老年人身心疾病的一種常見病。據現代大量研究 證明,心理、社會因素可誘發或加重冠心病,行為應激可觸發各種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著病情發展,尤其是在心肌梗死發病階段,當胸痛發作產生瀕死感時,又多有緊張、焦慮、抑郁和壓抑情緒,從而加重病情,所以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護理 在疾病恢復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1 、緊張焦慮
多見于初次發病患者。有90%以上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癥 狀,如失眠、多夢易醒、極度恐懼、煩躁、易怒、自卑、情緒低落、神經過敏等,其中出現中度以上焦慮癥狀的占90% 。焦慮的原因多因起病較急,癥狀重,缺乏思想準備;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缺乏;疼痛 引起的瀕死感以及沒有親人陪伴或經濟壓力等,使患者產生強烈的緊張、恐懼和焦慮心理。因此醫護人員應主動熱情迎接他們,耐心細致介紹病房環境、規章制度及主管醫生、責任護士。
治療上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盡快控制病情,緩解癥狀,使患者獲得安全感。同時要做好保護性治療,病情控制后,對其進行支持性心理治療,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療過程,增加安全感,并指導患者學會放松來消除不良情緒,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減少緊張焦慮。
2、抑郁消極
多見于再發性心肌梗死、反復心衰發作、不穩定型心絞痛 患者。這類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復發作,藥物療效差,對疾病的恢復失去信心,總感到身體不適,表現為抑郁、悲觀、愁眉不展,對人冷漠。可采用解釋性心理治療,安慰開導鼓勵患者,幫助他們認識復發的誘因,學會預防措施,延緩疾病進展,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在解釋時,言語要通俗易懂,少用醫學術語,語速要慢,語調舒緩平和。對一些不易理解的問題,應舉一些淺顯易懂的例子。同時應爭取家屬的配合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到家庭給予的溫暖。
3 、安定積極
此類多見于病情較輕反復發作且有一定自護知識的患者。這類患者情緒相對穩定,對疾病有所了解,因掌握了一些常用治療方法,故能積極配合治療,但希望有更好的辦法來防治疾病,以便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以指導性心理治療為主,向他們介紹先進、簡單、有效的自我治療方法,講解有關注意事項,保持安定積極的心理狀態。
4 、敏感多疑
這類患者對冠心病懼怕,堅信自己有病而且很嚴重,有時甚至把書上的癥狀想象成自己的癥狀,稍有不適就認為是病情加重,把一過性的頭痛 、牙痛、肩背痛、右側胸痛均看成是心絞痛發作,并十分注意觀察家屬和醫護人員對其疾病的態度,懷疑對他隱瞞了疾病的嚴重程度,或者是擔心醫護人員能否給予精心治療等,因此整日臥床不起,依賴性強,導致不必要的心理負擔。護理 上應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療,耐心解釋和安慰,特別注意要態度和藹,有問必答,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了解,消除顧慮,配合治療。必要時給予綜合性暗示療法,包括心理支持、言語誘導,配合藥物,強化暗示,使患者達到自我暗示,改善心理狀態,消除敏感多疑心理。
5 盲目樂觀
這類患者對冠心病及應注意問題缺乏了解,對病情發展認識不足,或雖有認識卻滿不在乎,不能從飲食、休息等方面加以調整,從而影響治療效果。醫護人員應重點進行健康 教育,耐心講解有關冠心病的知識,采用簡短的語句、明確的詞匯和果斷的結論,使患者加強對冠心病癥狀、轉歸、誘發因素的了解,認識到即使在恢復期或康復期,工作及活動亦需要量力而行。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已經成為現代護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護患者身心健康、取得最好治療效果的必要條件。
通過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全面的,及時地心理護理,有助于患者更加了解病情,以積極的心態主動進行自我護理,控制疾病的發展,促進疾病的康復,恢復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質量。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并非孤立出現,時常會和其他異常心理同時存在,有時會互相轉化,或貫穿于疾病的全過程,往往給治療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不同時期、不同患者的病情、體質、家庭狀況、精神狀態以及顧慮和牽掛等,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方可達到最大的護理效果。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兩歲七個月小孩做高壓氧是否有用
2024-10-21日常生活中保護心臟應注意哪些方面
2024-10-21心超左心室相關數據異常有問題嗎
2024-10-21什么是單臍動脈?
2024-10-21出現胸悶氣短應如何應對
2024-10-21心情煩躁心悸因震驚事件,如何應對?
2024-10-21如何判斷心肌酶譜是否正常
2024-10-21岳麓區哪家醫院治療心肌炎比較好
2024-10-21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