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冷越容易心臟病發作 哪些因素導致心臟病發生?
最近迎來了強冷空氣,受到它的持續影響,各地氣溫降幅明顯很多地方都下了大雪。冷空氣活動頻繁,持續的低溫會增加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每年的11—1月份,就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峰期,冠心病患者或者是心血管高發人群,在冬季要定時檢查身體,并按照醫生的指示堅持服藥。天氣越冷,冠心病病發的幾率越高,大家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所以,冠心病患者這個時候應該注意御寒保暖,減少戶外活動,以防疾病發生。
1、均衡營養,科學飲食。
氣溫低,人們對能量和營養的要求增高,此時應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取,如瘦肉、新鮮魚肉等,堅持低膽固醇、低脂肪、低鹽(每天不超過6克)、低糖飲食;多吃水果、蔬菜、等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少吃動物脂肪、油炸類食物、蛋黃(每周不超過2個);晚餐不宜過飽。
2、每天測體重,注意減肥。
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2,當體重指數≥25就屬于肥胖。另外,還要量一量腹圍,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就屬于腹型肥胖,預防冠心病就要堅持減輕自己的體重,直到達到標準體重。
3、保證血糖、血脂、血壓達標。
將血糖、血脂、血壓保持達標,那么,患冠心病的危險就會大大降低。糖尿病病人一定要控制好血糖,使得空腹血糖≤7.0mmol/L,糖化血紅蛋白<7%;高血脂的病人,應該將低密度脂蛋白(LDL-C)降于<2.6mg/dL,甘油三酯(TG)<1.7mmol/L;高血壓病人,血壓一定要達標,一般的高血壓病人應該將血壓降至<130/85mmHg;既有高血壓又有糖尿病的病人血壓應該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4、保持腸道的通暢,不便秘。
平時要注意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積極治療便秘;多喝水,最好在晚上睡前和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增加戶外運動,可以促進腸道蠕動;老年人可以做一做提肛運動,每次30~50下為宜,以增加肛門周圍肌肉的收縮力。
5、保持平和的心境。
減少心理壓力,不要對自己要求過高,避免過度緊張、幸福、激動和憂郁等對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刺激。尋求各種途徑來調解生活上的壓力。可以培養嗜好或通過運動來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緊張情緒。
6、經常運動
有證據顯示,每周做兩、三次劇烈運動,可減少得心臟疾病的危險。但由于突然做劇烈運動很危險,必須以漸進的方式來開始實行你的運動計劃。
常見的心臟病表現:
1、先天性心臟病:輕者無癥狀,查體時發現,蹲踞體征、杵狀指(趾)、肺動脈高壓、年長兒可有生長發育遲緩。患兒面色蒼白,憋氣,呼吸困難和心動過速,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明顯紫紺。患兒往往發育不正常,表現為瘦弱、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部分有胸痛、暈厥。部分排汗量異常。
2、冠心病: 癥狀表現胸腔中央發生一種壓榨性的疼痛,并可遷延至頸、頷、手臂、后背及胃部。發作的其他可能癥狀有眩暈、氣促、出汗、寒顫、惡心及昏厥。嚴重患者可能因為心力衰竭而死亡。
3、風濕性心臟病:患病初期常常無明顯癥狀,后期則表現為心慌氣短、乏力、咳嗽、肢體水腫、咳粉紅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肺性心臟病:
1、慢性肺原性心臟病:病程漫長,基礎病變不同,病情輕重不一,又往往伴有多種疾病,使其癥狀不典型,常被掩蓋或與其他疾病混淆,易造成誤診或漏診。本病發展緩慢,臨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種癥狀和體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現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損害的征象。
2、急性肺源性心臟病 :患者常突感呼吸困難、明顯發紺、窒息、心悸、劇烈咳嗽和咯血。多有中等程度發熱。嚴重者常致猝死,或因心力衰竭、休克、心臟停搏或心室纖顫而死亡。肺大塊梗塞區域叩診濁音,呼吸音減弱或伴有濕啰音。如病變累及胸膜可出現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積液的體征。
3、心肌病:發癥狀通常是活動后氣促以及易于疲乏等,當心肌病是由感染引起時,患者的首發癥狀可以是突然發熱和類流感樣癥狀。患者的心率增快,同時伴有血壓下降或正常、在大腿和腹部有液體潴留以及肺中液體淤積。借助于聽診器常能聞及心臟雜音。
4、 腫瘤性心臟病:可有胸痛、昏厥、充血性左心和(或)右心衰竭、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心律失常、傳導障礙、心內分流、縮窄性心包炎、血性心包積液或心包填塞。可產生廣泛的非心臟性全身表現:發熱、惡液質、全身不適、關節痛、雷諾現象、皮疹、杵狀指、發作性古怪行為、全身及肺栓塞。由于心臟表現常呈非特異性,并且可能很輕微、甚至缺乏,以致心臟腫瘤的全身表現有時可誤診為結締組織血管病變、感染、或非心臟性惡性腫瘤。
其他疾病導致的心臟病:
1、高血壓性心臟病:在心功能代償期,病人可無明顯自覺癥狀,在心功能失代償期,則逐漸出現左心衰竭的癥狀,開始時僅在勞累、飽食或說話過多時感心悸、氣喘、咳嗽,以后癥狀逐漸加重,上述癥狀呈陣發性發作,多表現為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并痰中帶血,嚴重時可發生急性肺水腫。
2、甲亢性心臟病:甲亢時心律失常最常見,包括竇性心動過速、房性期前收縮、陣發性心動過速、心室撲動、心房纖顫,其中最常見者為房顫。久而未治的甲亢可引起突出的心臟形狀改變,包括心房或心室擴大、心臟重量增加、心肌細胞肥大、心肌纖維間隙增寬,這些改變在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后可以改善或逆轉。甲亢患者充血性心衰的發生率大約6%,年齡大于60歲,病程長者更易發生。
3、糖尿性心臟病:糖尿病早期心率常有增快傾向。無痛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較高,可達24%~42%,病人僅有惡心、嘔吐、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表現為心律不齊,心源性休克,有些僅出現疲乏無力、頭暈等癥狀,無明顯心前區疼痛,故易于漏診與誤診。直立性低血壓,常伴頭暈、軟弱、心悸、大汗、視力障礙、昏厥,甚至休克。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兩歲七個月小孩做高壓氧是否有用
2024-10-21日常生活中保護心臟應注意哪些方面
2024-10-21心超左心室相關數據異常有問題嗎
2024-10-21什么是單臍動脈?
2024-10-21出現胸悶氣短應如何應對
2024-10-21心情煩躁心悸因震驚事件,如何應對?
2024-10-21如何判斷心肌酶譜是否正常
2024-10-21岳麓區哪家醫院治療心肌炎比較好
2024-10-21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