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如何保護心臟嗎?中山講堂心血管健康講座開講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承受了更大的壓力,紛紛表示“心累”,心臟健康也成為了公眾熱議的話題。然而冠心病、房顫等疾病在中老年人群眾十分常見,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被這類疾病困擾著。
為了讓廣大民眾更加科學的認識心臟疾病,守護心臟健康,5月11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共同主辦了以心血管健康為主題的中山講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梅衛義、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鄭東誕、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程允就在講堂上帶來了精彩的科普分享。
演講專家合影
梅衛義:冠心病成為人類“第一大殺手” 預防冠心病先控三高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心內科梅衛義副主任醫師演講
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率很高的一類疾病,在我國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去,而冠心病的致死率又占到了死亡總數的2/3。
梅衛義表示,人的心臟就好比發動機,而冠狀動脈則是給發動機輸送油料的油路,將氧氣和養料輸送給心臟。一旦冠狀動脈被堵,心臟得不到足夠的資源供給,勢必會造成心臟功能的下降,而嚴重的情況有可能引發心肌梗死,甚至造成心臟性猝死。
三高一抽是冠心病患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梅衛義解釋道,三高是指高血糖、高血壓以及高血脂,而一抽則是指抽煙,此外肥胖和家族遺傳也和冠心病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系。三高和冠心病有何聯系呢?梅衛義做出了形象的比喻,三高是血液質量出現了問題,而血液就好比發動機需要的汽油,油品不佳,發動機的油路也自然會跟著受損。例如高血脂就可以看作油中有雜質,容易造成油管的堵塞;再如高血壓則好比油壓過高,容易對油管造成沖擊。所以,三高在很大程度上會破壞冠狀動脈,從而引發冠心病。
梅衛義強調,冠心病的防治在于早發現早治療,能在生活中控制好三高等危險因素,也可以預防冠心病的發生。他提醒道,要把生活方式的改變擺在控制三高的第一位,保持合理的膳食,戒除抽煙喝酒的習慣,在生活中注意適當的運動,保持相對健康的心理狀態,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控制三高等危險因素的效果。
此外,對于三高人群而言,一定要定期檢查自身的血壓、血糖、血脂情況,同時要配合上專業的藥物治療,以防止三高帶來的身體危害。
鄭東誕:房顫可防可治 盡早干預遠離卒中及心衰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心血管內科鄭東誕副主任醫師演講
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率失常,通常在房顫發生時,患者會感到急促不規律的心跳、胸悶、心悸、冒冷汗、頭暈、虛弱等,但并非所有的房顫都會這樣。鄭東誕提醒,約有1/3的房顫沒有上述癥狀的發生,然而沒有癥狀的房顫跟有癥狀的房顫的危害是一樣的,因為不容易被患者察覺,往往一發病就是腦梗塞或者心衰。
鄭東誕表示房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房顫帶來的并發癥。據了解房顫會使心房失去正常的收縮功能,從而降低心臟的功能,嚴重的情況會導致心力衰竭的產生,房顫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脫落隨血流到腦動脈引發腦梗塞。同時房顫也會明顯增加卒中和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盡管危害巨大,但房顫是可以采取一定措施預防的。對于年輕人群而言,應該盡量減少心臟的負擔,避免抽煙、飲酒、熬夜、過度加班等行為,同時需要在生活中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減少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對于中老年人而言,則是要積極檢查和治療房顫的高危因素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以及冠心病的患者要積極的治療自身疾病,才能減少房顫的發生幾率。
房顫也是可以治療的,鄭東誕指出過去預防房顫產生的血栓栓塞,一般是服用抗凝藥治療,然而抗凝藥物會存在出血的副作用,現在左心耳封堵術逐漸被推廣應用于房顫患者血栓栓塞的預防;另外抗心律失常藥物存在較大的副作用,而且容易復發,目前隨著導管消融的應用可以更好地治療房顫預防卒中。
程允就:經常心悸要提高警惕 積極防治預防猝死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心血管內科程允就副主任醫師演講
生活中有時會主觀感覺到自己的心跳,不管是心跳太快還是太慢,或是沒有規則的亂跳,這就是常見的臨床癥狀——心悸。
心悸在生活中非常常見,程允就表示人們跑步后,就會產生心跳加速,這也是一種心悸,而當我們沒有運動就產生了心跳速度以及心跳規律的變化,就需要提高警惕了。65歲的林先生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兩年前曾因心肌梗塞做過心導管檢查及冠狀動脈支架放置術,平時也沒有很規律的用藥,并且喜歡和朋友小酌幾杯,酒后偶爾會發生心悸,平時也未給予過多的關注。然而就在一次飲酒后林先生又發生了心悸,并且失去了意識,當救護車趕到時已經沒有了生命跡象。
程允就分析,該患者之前偶發心悸是室性心動過速引起的,而臨死前的心悸則是心室顫動,最終演變為心臟性猝死。他提醒冠心病的患者一定要規律服用藥物治療,并且定期的找醫生隨診,當在生活中發生心悸,需要到醫院進行心電圖檢查,必要的時候要進行動態心電圖的檢查。另外,當發生室性心動過速時,可以通過藥物和植入心律轉復除顫器來預防猝死。而作為患者的家屬,一定要掌握心肺復蘇術,當患者發生心臟驟停時,可以通過胸外按壓挽救患者的生命。
如果在生活中常常發生心悸,一定要提高重視。程允就表示,經常發生心悸就診的處理大致可以分為這幾個步驟:
首先回想有無心血管病病史,并到醫院接受醫生體格檢查評估,做出初步判斷。
如有需要完善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心臟彩超檢查,部分患者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冠狀動脈造影以及心電生理檢查。
通過檢查結果明確患者是否有危及生命的心臟疾病。
如果沒有器質性心臟疾病,可以觀察或保守治療。
如果檢查發現心臟疾病,要及時給予藥物和手術治療,預防疾病加重可能引發的猝死。
觀眾做筆記
觀眾拍照
觀眾認真聽講
講座現場
現場觀眾對于專家的講解聽得十分投入,不時有聽眾的在攜帶的本子上記錄著自己需要的信息,也有聽眾拿出手機拍下重要的知識點。在講座的提問環節,聽眾踴躍的向專家提問,專家熱情而專業的作出解答。講座結束后,觀眾似乎仍意猶未盡,紛紛跑到專家身邊詢問問題,專家們一一做出了解答。
本文指導專家:
梅衛義,中山一院東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醫學博士,從事心血管內科臨床和科研工作近20年,熟練掌握內科特別是心血管內科各種疾病的診治和心內科急危重癥救治。熟練掌握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及心律失常的介入診療;尤其是冠心病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診療。
鄭東誕,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心血管內科、心臟監護室副主任醫師,專注于臨床,擅長心內科復雜的、急重癥搶救,對頑固性心衰、嚴重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重癥心肌炎等的搶救治療有深的體會和見解,已在國內外發表數十篇文章。
程允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各種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熟悉各種動靜脈穿刺、起搏器程控、活動平板等技術。本科、碩士及博士均就讀于中山大學,畢業后在中山一院東院工作至今。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朱利祺 通訊員:何旭鵬)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治療竇性心律不齊哪個醫院好
2024-10-20平潭縣哪家醫院治竇性心律不齊較好?
2024-10-20心肌炎治療應選擇哪家醫院?
2024-10-20閩清縣心肌炎治療醫院如何選擇?
2024-10-20玉屏侗族自治縣心肌炎治療醫院哪家強?
2024-10-20雙柏縣哪家醫院治療竇性心律不齊較好?
2024-10-20宣化區哪家醫院治竇性心律不齊較好?
2024-10-20性別對冠心病的患病率是否存在影響
2024-10-20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