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泡腳好處多多
冬季泡腳,選哪些中藥泡腳最防病養生。寒冷的冬季,人們易感覺到手腳冰涼,有的還會因抵抗不住嚴寒的侵襲,而患上各種常見冬病中醫專家指出,不妨用中藥泡腳的方法,防病養生。下面說說選用哪些中藥泡腳最防病養生。泡腳有哪些好處呢?又改怎么泡呢?一起了解一下哦。
人的雙腳上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當用溫水泡腳時,可以刺激這些反射區,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機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同時熱刺激會使足部微循環加快,使得水中的藥物成分快速地被吸收,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使泡腳治病的效果更勝于口服給藥。
我國傳統中醫理論早就有“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腳,開陽固脫;夏天洗腳,暑熱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蠕;冬天洗腳,丹田濕灼”的記載。但是泡腳有益的前提是正確地泡,包括水溫、時長等等。此外泡腳也不是百無禁忌的,一些特殊人群和某些特殊情況下不宜泡腳。
正確的泡腳方法
第一,要選對泡腳桶。
既然是泡腳,就要體現出一個“泡”字來。“泡”在這里體現是,水要多,熱量要夠,時間要長。不能隨便拿一個盆放點水就行。那樣是起不到養生作用的,最多也就是洗腳,而不是泡腳。
正確的選擇是,買一個比較深的木桶,要能把小腿整個放進去的那種。為什么要選擇木桶呢?一是比較容易保溫,二是貼近自然。
第二,要選擇加熱設備。
市場上賣的這種泡腳桶,沒有加溫設備,這樣,我們在泡腳的時候,有時感覺水涼了,不得不往里加熱水,所以泡腳前我們可以多準備些熱水瓶,灌滿熱水備用。
第三,如何確認泡腳效果。
怎樣算是泡好腳了呢?那就是泡到你的后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就算是好了。注意,千萬不要出大汗。因為汗為心之液。出汗太多會傷心的。只要出微汗就OK了,說明你的經絡上下貫通了。這也是證明你經絡是否通的一個辦法。
泡腳最佳時長
雖然沐足對肩背腰腿關節疼痛、失眠、皮膚瘙癢和咳喘等當季常見病、多發病的保健效果不錯,但要注意根據個人體質和疾病控制好浴足時間的時間,一味用熱水長時間浸泡對身體健康并沒有好處。
很多人喜歡從水很燙泡到水全涼了,甚至有的不停添加熱水,持續泡一兩個小時,這是錯誤的做法。
泡腳時間以30-45分鐘為宜,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即可。還有中藥熱足浴方法:每次足浴前先在水里放入煎煮過的藥液(可對水稀釋),然后按普通熱足浴的方法進行。
但是,特別提醒老年人,泡腳時間要再短一些,因為老人泡得太久,容易引發出汗、心慌等癥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泡腳最佳水溫
泡腳的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一般維持在38℃-43℃為宜。
如果有條件,可以先將腳放入38℃左右的水中,然后讓浴水逐漸變熱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溫,足浴時水通常要淹過踝部,且要時常搓動。
但是,糖尿病患者和敏感皮膚者要注意,由于對外界刺激不敏感,溫度過高的水很容易導致燙傷。
晚上九點泡腳最養腎
專家建議晚九點泡腳最能養腎。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補腎,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后,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于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同時,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臟,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松和充分的調節,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熱水泡腳不但可以起到滋腎明肝的作用,還有利于提高睡眠質量?!比绻萃昴_后,再適當做幾分鐘足底按摩,對身體的血液循環更好,臟腑器官也更能得到進一步的調節。泡腳后,建議不再進行其他活動,隔數分鐘即入睡,補腎效果更佳。
上班族早上泡腳精力充沛
之所以選擇早上泡腳,是因為夜間睡眠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血液循環不暢,早上泡泡,正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調節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腳掌上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相連,洗腳時用雙手在溫水中按摩腳心、腳趾間隙,能使大腦感到輕松、舒暢,使神清氣爽,精力充沛,給一天的工作“加滿油”。
早上洗腳方法很簡單,水溫控制在40℃左右,以舒適不燙為宜,浸泡5分鐘左右。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按摩雙腳涌泉穴各1分鐘左右,再按摩兩腳腳趾間隙半分鐘左右。為保持水溫,可分次加入適量熱水,重復3-5次。如果時間不充裕,僅進行1次即可,或者僅做按摩,不用熱水浸泡。
睡前泡腳,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全身疲勞,具有很好的保健養生功效。如果采用中藥泡腳的方法,將事半功倍,尤其對某些慢性病患者來說,能起到很好的強身保健作用。那么,泡腳時應選用哪些中藥最防病養生。中醫專家指出,泡腳時,在熱水中加上中藥,但選藥要根據中醫理論要求。
泡腳的藥方,不同人不同藥方,才有不同功效。
活血補腎:可選擇當歸、赤芍、紅花、川斷等。
冬天皮膚干燥、容易皸裂:可選擇桂枝、銀花、紅花等中藥。
氣虛者:可選用黨參、黃芪、白術等補氣藥。
高血壓患者:宜將菊花、桑葉枝、枸杞子、丹參等與冰片少許,煎藥泡腳。
中藥泡腳方法:上述中藥每樣取用15-20克,用沙鍋煎煮,然后將煎好的藥液去渣倒進泡腳盆里,再加入熱水,每天浸泡30分鐘。
(責任編輯:朱曉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