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養生保健 養腎防寒最重要
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從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比大寒冷。
中醫認為,寒為冬季的主氣,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
養生原則:“秋冬養陰”(《黃帝內經》) 。
養生關鍵:“養腎防寒”。
注意鍛煉、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時應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飲食宜“滋補”:民間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諺語。人們在經過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既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御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目的。
飲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雞肉、甲魚、核桃仁、大棗、龍眼肉、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痰、止咳補肺的功效。當然體質偏熱、偏實易上火的人士應注意緩補、少食為好。忌一切寒涼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推薦方法:
1、五味食材制面膜
嚴寒冷風最易傷害裸露的面部皮膚,自己動手選擇恰當的藥食材,制作面膜進行皮膚護理,也可以起到滋潤養顏、護衛面容、預防面部凍瘡的效果。例如:
珍珠粉、雞蛋清、蜂蜜、檸檬汁、玫瑰花汁五味適量調和,置密封罐冷藏備用(不超過1個月)。使用時小勺取出所需面膜,微波爐低火30秒即可濕敷在洗凈的顏面和頸部,可循肌膚紋理走向作輕微的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壞,10分鐘后清洗干凈,再上護膚品。每周1次,如果以往有面部凍瘡者,可每周2次。
2、五味藥材每日足浴
足浴可使雙腳血液溫度提高,血流速度加快,讓血液回流得更暢通;有利于促進足部60多個按摩穴位、起始足部6條經絡的氣血運行。例如:
血瘀體質:紅花、當歸、川芎、澤蘭葉、雞血藤,溫經活血化瘀通絡;
陽虛體質:艾葉、杜仲葉、桂枝、狗脊、干姜,益陽溫經驅寒暖足;
煎煮15分鐘,待藥液35℃~42℃即可足浴,雙腳入藥汁踩踏藥渣按摩足底半小時,臨睡前每日1次。堅持一冬,除上述作用外,還能預防足部皸裂凍瘡、軟化足繭雞眼、恢復疲勞、改善睡眠,并有一定的補益調養效果。
3、五味藥枕暖頭頸
人體的經絡都匯集于頭部,中藥枕是冬季睡眠時頭頸部舒適保暖的良方。選用具有溫通經絡、氣味清香淡雅、而且柔軟蓬松的藥材,自制藥枕。例如:
痰濕體質:燈心草、淡竹茹、橘葉、旋覆花、扁豆衣;
陽虛體質:燈心草、艾葉、五加葉、杜仲葉、防風葉;
血瘀體質:燈心草、紅花、澤蘭葉、益母草、伸筋草。
使用冬令藥枕,可以防治頭頸畏寒,頭部冷痛、失眠等,有助于改善腦動脈硬化癥、腦梗死、頸椎病、偏頭痛及睡眠障礙等癥狀。
4、七種藥膳扶陽驅寒
傳統冬令食療,其實就是依照“秋冬養陰”、“寒則熱之”的原則,根據體質辨識、地域氣候環境等特點,選擇藥食兩用的食材,葷素搭配烹制而成美味佳肴,使良藥可口入味又暖胃健身。例如:
當歸羊肉湯:當歸、羊肉、生姜、冬筍、香菜、紅棗;
蟲草老鴨煲:冬蟲夏草、老鴨、山藥、生姜、紅棗;
田七栗子烏雞煲:田七、板栗、烏雞、生姜、黃酒;
黃芪燉烏龜:黃芪、烏龜、生姜、蒜頭、黃酒;
芝麻核桃糯米糕:芝麻、核桃仁、黑米、糯米、桂花;
酒釀圓子蛋花羹:甜酒釀、小湯圓、橘皮末、雞蛋、桂花;
芡實小米桂棗粥:芡實、小米、桂圓肉、紅棗、陳皮。
上述藥膳都適宜陽氣偏虛、畏寒易感冒者,有助于溫通氣機,調養氣血,改善臟腑功能,增加御寒抗病能力。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乳腺結節可以不去治療嗎
2024-11-01消化不良患者何時服用參苓白術散好及注
2024-10-31抗病毒口服液對風熱感冒有無療效?
2024-10-31山海丹膠囊的正確服用劑量是怎樣的?
2024-10-31肺癌患者服用華頤威麥寧膠囊有何不良反
2024-10-31薏米紅豆粥具有哪些功效?
2024-10-31腎寶片的服用方法是怎樣的
2024-10-31同仁堂西黃丸的療程一般是多久?
2024-10-31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