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網友胃健康亮紅燈 春季養胃重在養肝
春季既是養肝又是養胃的關鍵時期。為了喚醒廣大網友對春季養胃的重視,家庭醫生在線于春節期間進行了《春季養胃調查》。此次調查顯示,調查者69.57%曾檢查出有胃病,60.87%均沒有注意平常腸胃保養,并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良的飲食習慣。
不要輕視慢性淺表性胃炎
參與此次調查者73.91%年齡在30-49歲,以中年人為主,最常見的胃病類型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占46.67%比例。家庭醫生在線醫學委員會專家、廣東省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黃穗平教授表示,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常見的一種類型,始于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部分嚴重的慢性淺表性胃炎可以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甚至發生癌變。
飲食問題是造成慢性胃炎主因
黃穗平教授指出導致慢性胃炎最主要的原因是飲食問題,首先是飲食不潔,不潔食物中含致病微生物如細菌,其中一種是幽門螺桿菌,而幽門螺桿菌不但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還可引起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癌;其次是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或饑飽不均,暴飲暴食會引起胃酸分泌紊亂而使胃粘膜受損;饑飽不均則使胃酸沒能及時得到食物的中和,破壞胃粘膜從而引起胃炎或潰瘍,或影響胃的排空功能,造成膽汁返流入胃,破壞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引發胃炎。除了飲食外,情緒問題亦是造成慢性胃炎的原因,中醫有憂思傷脾、屬惱怒傷肝之說,思慮過度、抑郁、惱怒都會影響脾胃的功能;再次是個人的體質問題,本身脾胃較虛弱的人比起脾胃健壯的人在各種因素影響下更容易得胃病。
少吃多餐養胃不靠譜 針對病因預防慢性胃炎
據調查顯示,51.72%被調查者均有“養胃必須少吃多餐”的觀念,黃穗平教授指出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黃教授建議廣大網友要按照一天三餐的正常飲食,按時按量進食,切忌少吃多餐、暴飲暴食,不良的飲食習慣正是造成慢性胃炎的主因。
參與調查網友均都或多或少有不良飲食習慣,其中更以“三餐不定”(也就是饑飽不均)最為常見,占20.75%比例。黃穗平教授提醒大家要預防慢性胃炎,要針對病因,改變饑飽不均、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習慣,注意飲食規律與清潔;保持情緒平和舒暢,壓力大的上班族在下班后要為自己減減壓,運運動、培養自己興趣愛好,緩解不良情緒;此外,黃穗平教授還指出護脾養胃,還應該根據個人體質進行,如脾虛者應避免吃寒涼食物,可適當吃些溫補的食物,如黃芪、黨參、淮山等;體質熱的人應少吃辛辣燥熱的食物,避免上火,應適當吃些沙參、石斛、麥冬之類滋陰清潤的食物。
春季養胃養肝為先
另外,此次調查顯示,參與者60.87%平時均沒有注意腸胃保養,僅15%選擇了中醫食療的方式養胃。黃穗平教授指出所謂胃病三分治七分養,中醫講究藥食同源,根據個人體質進行的中醫食療,屬于飲食調養,對“養胃”是大有裨益的。而胃病的“七分養”,除飲食調養外,還包括保持心態平和的情緒調養,調整生活作息規律的生活調養,做太極拳等體育活動的運動調養多個方面。對于春季應該如何養胃,黃穗平指出,中醫認為春季屬木,木對應肝,而脾則屬土,肝與脾密切相連,故若春季肝氣失調、疏泄失常,則易肝木克傷脾土。只有肝氣疏泄正常,脾胃的運化才能正常。因此,春季養胃重在養肝,要保持肝氣疏泄正常,需注意保持心情平和,不要惱怒與郁悶,以免 “怒則傷肝”,影響肝氣疏泄,傷及脾胃,造成脾胃功能的紊亂、減弱。
黃穗平教授還指出,根據個人體質不同,中醫養胃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建議大眾可通過家庭醫生在線養生頻道等有中醫食療權威資訊的渠道,多學習一些中醫胃腸調養的方法,針對自己的體質調養腸胃。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鄭永儀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