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早在西漢《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杜仲主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久服輕身耐老。”被列為上品。記載表明,西漢時人們便發現杜仲有獨特的強筋、壯骨及安胎的功效。
早在西漢《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杜仲主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久服輕身耐老。”被列為上品。記載表明,西漢時人們便發現杜仲有獨特的強筋、壯骨及安胎的功效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
(1)調節血脂的功效
經研究用杜仲樹葉經過科學加工的杜仲茶具有明顯的調節血脂的功效。
(2)降壓作用:
經試驗總有效達92%以上。
(3)減肥作用:
連續服用杜仲一個月以上,可明顯降低人體皮下及內臟周圍的中性脂及含量,起到不運動,不改變飲食生活,防止肥胖及減肥作用。杜仲能促進具有連結細胞與細胞功能的膠原蛋白質的新陳代謝,并加快其它蛋白質的合成,消耗體內能源,從而自然減少積蓄在體內的中性脂肪。從有關的減肥資料可知,連續服用杜仲一個月可減肥1.5~2.0kg。
(4)補腎作用:
中國古代著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記載“杜仲,能入肝補腎,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治腎虛腰痛,久服,輕身耐老”,杜仲列為中藥上品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科學研究證明:杜仲葉與皮的化學成分基本一致,在藥理藥效方面杜仲葉與皮具有基本同等功效。有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持續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分泌類固醇荷爾蒙),改善性功能,因此,對陽痿、遺精及腎氣不足有較好效果。
(5)通便利尿:
治療便秘有特效。杜仲茶中的桃葉珊瑚甙具有利尿、通便、增強腸道蠕動作用,對便秘有效。由于有機杜仲茶能有效清除體內垃圾,分解膽固醇和固性脂肪,甚至可能有個別敏感型體質剛開始出現微量便稀現象,清除體內部分垃圾及適應后即正常。所以是公認的便秘者和肥胖者的上好飲品,可以解除便秘,減少脂肪,穩定血壓。此外,對利尿也有好處。
(6)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有抗破壞人體免疫系統病毒的功能。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7)調節心血管功能:
參與對心血管功能的調節。
(8)抗炎、抗病毒及提高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
腎陽虛"患者多見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低下,杜仲有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
(9)抗衰老作用:
杜仲加速人體膠蛋原蛋白的新陳代謝,防止衰老。長期服用杜仲,可促進血液循環和代謝機能,加速細胞間膠原蛋的代謝,促進腦細胞活性化,防止衰老癡呆癥,因而可防止老化
(10)美容美發作用:
皮膚的老化主要是皮膚下面真皮細胞間的膠原蛋白質失去彈性所致,杜仲可延緩原蛋白質的衰老,加速膠原蛋白質的新陳代謝,提高膠原蛋白質的合成能力,從而防止或推遲皮膚起皺及老化,增加皮膚光澤。
杜仲的食用方法:
溫腎陽菜譜——杜仲燉豬腰
材料:
杜仲三錢,豬腰一個,胡椒數粒
方法:
1.杜仲、胡椒分別用清水洗凈。
2.豬腰剖開,切去白色腎孟,用清水洗凈尿燥味,放入沸水中飛水,撈出洗凈切片。
3.將杜仲、豬腰及胡椒一同放入燉盅內,注入適量清水,蓋上盅蓋,燉三小時,以少許細鹽調味,即可飲用。
黨參杜仲糯米雞粥
材料:黨參,杜仲,雞肉,糯米1/2杯。
調料:鹽1小匙。
制作過程:
(1)雞肉切塊,放入沸水汆燙,撈起沖凈;
(2)糯米淘凈,盛入鍋中加入雞肉,黨參,杜仲,加5碗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續煮到米粒熟爛,起鍋前加鹽調味即可。
枸杞杜鷓鴣湯
材料:鷓鴣1只,枸杞子,杜仲,馬蹄8只,木耳,姜2片,瘦肉。調料:鹽、胡椒粉適量。
制作方法:
(1)將鷓鴣剖洗干凈,瘦肉切成大塊,一起放入滾水中煮2分鐘,取出洗凈待用。
(2)荸薺去皮,木耳用溫水浸開,杜仲洗凈。
(3)在煲內注入適量清水,再把所有材料放入煲內煲滾,改用慢火煲3小時,放入調料即成。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大揭秘
2024-11-01馬齒莧能治療白發嗎?專業解析與科學建議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