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吃什么?6款食療方告別拉肚子
“拉肚子”是2歲以下嬰幼兒的臨床常見癥狀,可由飲食不當和腸道內或腸道外感染引起,是以大便次數增多,便下稀薄或水樣為特征的一種病證。見到寶寶“拉肚子”,家長不必急于用藥,可嘗試一下中醫的飲食療法。
中醫的飲食療法講究因人而異,講究辨證,不同證型的腹瀉可運用不同的飲食療法,接著介紹是濕熱型的食療方法。家長如何辨識濕熱腹瀉?患兒瀉下的大便多呈黃色,氣味比較穢臭,多數小兒有發熱癥狀,伴有腹痛,口唇干,要喝水,看看肛門比較紅,小便的次數少,顏色發紅,舌苔黃而膩。對此,可根據患兒的口味,選擇下列一種飲食療法:
1、橘棗茶:紅棗10只、鮮橘皮10克(或干橘皮3克)。先將紅棗放在鐵鍋內炒焦,然后與橘皮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后代茶飲,一天分2次服。
2、馬齒莧粥:馬齒莧20克、粳米30克。先將馬齒莧洗凈晾干,將粳米加入適量清水,煮成粥,粥成加入馬齒莧,煮沸食用。也可酌加食鹽,或白糖調味,隨意食用。
3、赤小豆山藥粥:赤小豆15克、山藥15克、白糖少許。將赤小豆洗凈,山藥洗凈切成薄片,赤小豆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后,轉用文火繼續煮至赤小豆半熟,加山藥片、白糖繼續煮 至熟即成,每天1次,作早餐食用。
4、生姜粥:粳米50克,生姜5片(約10克),連須蔥數段,米醋適量。用砂鍋煮 米做粥,生平媒搗爛與米同煮,直鍋時放入蔥、醋,趁熱食。
5、椒面粥:花椒15粒,醋1毫升,面粉30克。將花椒入醋泡24小時去椒留醋,加入白面揉勻,再煮攪成粥煮開食之。
6、鯽魚炭散:將鯽魚燒成炭狀,研末沖服。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乳腺結節可以不去治療嗎
2024-11-01消化不良患者何時服用參苓白術散好及注
2024-10-31抗病毒口服液對風熱感冒有無療效?
2024-10-31山海丹膠囊的正確服用劑量是怎樣的?
2024-10-31肺癌患者服用華頤威麥寧膠囊有何不良反
2024-10-31薏米紅豆粥具有哪些功效?
2024-10-31腎寶片的服用方法是怎樣的
2024-10-31同仁堂西黃丸的療程一般是多久?
2024-10-31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