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風箏有利于新陳代謝 春季放風箏的好處
風箏為漢族人發明于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在我國,放風箏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春秋時期,魯班首創了“木鳶”,這是最早的風箏。后來以紙代木,稱為“紙鳶”。
古人曹雪芹對風箏頗有研究,是個精通風箏制作和引線乘風的行家,他曾編著《南鷂北鳶考工志》,專門介紹風箏的扎、糊、繪、放四大技藝,因此能在《紅樓夢》里淋漓盡致地寫出放風箏的逼真場景。曹雪芹又是醫學專家,他的“讓病根兒隨風箏放出去”,從健身、康復的角度來看,也具有科學原理。
有利于新陳代謝
漫漫嚴冬,人們長時間悶在室內,不免感到壓抑。春光明媚之時,室外便會出現飽覽春光的人群。而此時,放風箏既可領略春色,又能活動筋骨。放風箏選擇的地點一般在郊外、山坡或廣場,開闊的場地,牽一線而動全身,動靜有致,張弛相間,使全身上下得到活動,上肢猶如拔河,下肢好比跳舞,對健康大有裨益。同時,放風箏能沐浴陽光,在人煙稀少之處呼吸含有豐富氧氣和負離子的新鮮空氣,有利于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
利于養性固志
放風箏時風箏隨風飄搖,手要隨風力大小而收線放線,腦要隨風箏高低左右而做出反應,手、腦協調對風箏作出隨時調整。此時,觀箏聚神,眺遠處之目標,溫近處之花香,心平氣和,煩惱、憂愁會一古腦兒隨風而去。放風箏對于調節腦力勞動者的生活,對于精神抑郁、神經衰弱、老年癡呆者,有促使康復的效果。
利于護眼明目
放風箏時,極目藍天,碧穹中的風箏搖曳翻滾,忽高忽低,時左時右,眼睛隨目標不斷轉移,能有效調節眼部肌肉、神經,對于減輕視力疲勞,預防近視,有很大的好處。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