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的作用有那些 如何避開激素副作用
激素對肌體的代謝、生長、發育、繁殖、性別、性欲和性活動等起重要的調節作用。就是高度分化的內分泌細胞合成并直接分泌入血的化學信息物質,它通過調節各種組織細胞的代謝活動來影響人體的生理活動。由內分泌腺或內分泌細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質,在體內作為信使傳遞信息,對機體生理過程起調節作用的物質稱為激素。它是我們生命中的重要物質。想要了解更多激素的作用,請關注家庭醫生在線。
【激素的作用】
① 調節三大物質代謝和水鹽代謝;
② 促進生長、發育,影響衰老;
③ 影響CNS及生育(生殖器官的發育與成熟);
④ 使機體更好地適應環境。
【激素的特點】
1、高度專一性包括組織專一性和效應專一性。前者指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細胞、靶組織、靶器官。后者指激素有選擇地調節某一代謝過程的特定環節。例如,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但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細胞,通過促進肝糖原分解和加強糖異生作用,直接向血液輸送葡萄糖;腎上腺素主要作用于骨骼肌細胞,促進肌糖原分解,間接補充血糖;糖皮質激素則主要通過刺激骨骼肌細胞,使蛋白質和氨基酸分解,以及促進肝細胞糖異生作用來補充血糖。激素的作用是從激素與受體結合開始的。靶細胞介導激素調節效應的專一性激素結合蛋白,稱為激素受體。受體一般是糖蛋白,有些分布在靶細胞質膜表面,稱為細胞表面受體;有些分布在細胞內部,稱為細胞內受體,如甲狀腺素受體。
2、極高的效率激素與受體有很高的親和力,因而激素可在極低濃度水平與受體結合,引起調節效應。激素在血液中的濃度很低,一般蛋白質激素的濃度為10-10-10-12mol/L,其他激素在10-6-10-9mol/L。而且激素是通過調節酶量與酶活發揮作用的,可以放大調節信號。激素效應的強度與激素和受體的復合物數量有關,所以保持適當的激素水平和受體數量是維持機體正常功能的必要條件。例如,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受體缺乏,都可引起糖尿病。
3、多層次調控內分泌的調控是多層次的。下丘腦是內分泌系統的最高中樞,它通過分泌神經激素,即各種釋放因子(RF)或釋放抑制因子(RIF)來支配垂體的激素分泌,垂體又通過釋放促激素控制甲狀腺、腎上腺皮質、性腺、胰島等的激素分泌。相關層次間是施控與受控的關系,但受控者也可以通過反饋機制反作用于施控者。如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素釋放因子(TRF),刺激垂體前葉分泌促甲狀腺素(TSH),使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當血液中甲狀腺素濃度升高到一定水平時,甲狀腺素也可反饋抑制TRF和TSH的分泌。激素的作用不是孤立的。內分泌系統不僅有上下級之間控制與反饋的關系,在同一層次間往往是多種激素相互關聯地發揮調節作用。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協同,也有拮抗。例如,在血糖調節中,胰高血糖素等使血糖升高,而胰島素則使血糖下降。他們之間相互作用,使血糖穩定在正常水平。對某一生理過程實施正反調控的兩類激素,保持著某種平衡,一旦被打破,將導致內分泌疾病。激素的合成與分泌是由神經系統統一調控的。
4、信使性。激素[4]只是充當“信使”(messenger)啟動靶細胞固有的、內在的一系列生物效應,而不作為某種反應成分直接參與細胞物質與能量代謝的環節。因為早就發現,激素與酶不一樣,只對完整細胞起作用。激素作為“第一信使”與靶細胞受體結合后,在通過細胞內的”第二信使“激發與細胞固有反應相聯系的一種或多種信號轉到途徑,調節原有的生理生化過程,加強或減弱細胞的生物效應和生理功能。在發揮作用過程中,激素對其所作用的細胞,既不提供額外能量,也不添加新功能,而只是在體內細胞之間傳遞生物信息。
【激素的副作用及防治】
并發或加重感染
多見于體質較弱者。通常使用強的松超過20mg/日,就有增加感染的可能。常見的病原菌包括細菌、病毒(水痘帶狀瘡疹)、真菌及原蟲(瘧疾、阿米巴)等。一旦有感染的跡象,應及時選用強有力的抗生素加以控制。要注意,在并發感染時勿驟減激素,待病情控制后才能逐步減量,以防發生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
藥源性腎上腺皮質亢進癥
如向心性肥胖、滿月臉、痤瘡、多毛、乏力、易感染、低血鉀、浮腫、高血壓、血糖升高、糖尿等。其中有些危害較大且常見者,應予對癥處理,如浮腫者可用利尿劑,高血壓明顯者應予降壓治療,低鉀血癥者可適當補充鉀鹽等。血糖增高或糖尿者,如無發生酮癥酸中毒,通常不需停用激素,可根據病情控制飲食或注射胰島素。
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主要見于長期大劑量使用激素患者。據統計,接受強的松總劑量>1000mg,約80%患者可出現骨質疏松癥,特別是絕經期婦女和小兒更為多見。所以,對長期使用激素者,應常規補鈣或維生素D。
誘發潰瘍或使原有者惡化
大劑量長療程使用GC時,較易導致胃粘膜損傷,誘發潰瘍,對原有潰瘍者,可致穿孔,出血,后果嚴重,應及早防治,可在服用激素的同時加服胃粘膜保護劑。對原有潰瘍者,應在病情控制后才能使用激素。
無菌性骨壞死
據統計,接受大劑量激素治療者,約5%的患者于1個月至數年內發生無菌性骨壞死,最多見于股骨頭部,其次是髖、肩、膝、腕骨等處。骨壞死早期常不易被發現,因此對使用大劑量長療程患者應定期作骨核素掃描或X線攝片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抑制生長發育
見于小兒長期應用激素者,因激素有對抗生長激素之作用,并引起蛋白質負平衡。
神經精神癥狀
可引起激動、失眠,個別可誘發精神病,可適當使用安定 等 鎮靜藥 。
其它
長期應用激素還可誘發白內障、青光眼、傷口愈合不良、血栓形成和栓塞、月經失調、多汗、高脂血癥、肌病等, 可予相應的對癥治療。
(責任編輯:付子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