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來臨 應該如何養生防病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其氣候特征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
大暑防病:暑天防治哪些慢性病
夏季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心氣易于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而導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當你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惡心等癥狀時,多為中暑先兆。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夏季預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有條件的人,進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如鮮藿香葉、佩蘭葉各1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也可在暑熱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于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大暑養生:起居要注意三防
防強光:隨著大氣環境改變,紫外線強度越來越高,近年來,日光性皮炎的患者也逐漸增多,防曬不僅是愛美女士的專利,也是老人小兒,及皮膚白皙人士需要關注的問題。外出時盡量避免陽光直射,即使在霧霾或陰天時外出,也可外涂防曬用品,遮陽。對已出現的曬傷,可用鮮蘆薈去外皮,取汁涂抹患處,十分鐘后用清水沖洗干凈。
防暑濕:大暑節氣在中伏前后,是一年中地面溫度最高的時節,很多地方會出現高于40攝氏度的溫度,且多降雨,雨水受到高溫的蒸騰,氤氳之氣彌漫,老人小兒及高血壓、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士需格外注意起居。盡量避免在中午及下午溫度最高時戶外活動,早晚鍛煉避免過于劇烈,宜散步、做操等舒緩的方式。
防陰暑:由于天氣濕熱,人易貪涼飲冷,久受空調或過食生冷,暑熱合風寒之氣侵襲,則易造成頭痛、咽痛、身痛神疲,腹脹腹瀉之陰暑之證。不宜久居空調室內,適當通風。尤其在汗后,毛孔大張之時,更要避免冷氣直入腠理。
大暑飲食:健脾化濕數第一
大暑時節外濕偏重,宜造成脾胃氣機停滯,運行不暢,故健脾化濕為第一要務。宜多食各類谷物、蓮子、山藥、薏米、茯苓、白扁豆等健脾化濕之物。牛奶和性涼性平的肉類如鴨肉、鴿肉、甲魚等也是此時節適宜佳品。
清化暑熱,可食綠豆湯、苦瓜等涼性食物,但原本脾虛濕盛的人不宜服用以免折傷脾陽,加重內濕。
夏季時令水果如荔枝、芒果、西瓜等,多為高糖高熱量,宜適量服用,補充濕熱天氣本身消耗的能量,但不宜多食,加重脾胃負擔。
很多人喜歡的夏季夜晚燒烤冰啤是造成脾胃損傷的常見原因,原本脾胃不足的人尤須謹慎。
酸梅湯也是夏季佳品,但烏梅為酸澀收斂之品,自制酸梅湯要酌加陳皮等行氣之品,滋養生津的同時防止濕氣停聚。
(責任編輯:付子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