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放假注意什么 要預防7類綜合癥
轉眼間國慶節就要到了,人人都盼望著的國慶七天假期也即將來臨。但是,不少的朋友都會出現長假綜合癥。因為長假娛樂過度,身體沒有充分休息的時間,人體生物鐘被打亂,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就會容易出現全身酸痛、疲勞、焦慮、精神萎靡、消化不良等癥狀,對上班也產生厭倦和恐懼感。專家提醒,要像避免長假綜合癥,我們就要合理做好國慶放假安排。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和活動。
對于長假綜合癥的常見癥狀,我們有下面的幾點對策:
1、視覺疲勞
表現:長時間上網、打游戲、看電視、看碟,眼睛紅腫、身體酸痛。
對策:不要過長時間對著屏幕,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比如胡蘿卜。因為維生素A對防止視力減退有一定的效果。
2、消化不良
表現:腸胃不適,并伴有厭食傾向。
對策:節制飲食;補充適量維生素B,有助于消化功能的改善。
3、節日心理失調綜合征
癥狀:長假期間,一些平時在高度緊張狀態下工作的人群,尤其是外企、私企的白領人士,一旦停下來無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現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反應。
對策:對于這種心理失調癥,人們應該學會進行積極的自我調適,盡量松弛自己平時那種高度緊張的思維運作模式,真正給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個假。在國慶的長假里,走親訪友、外出旅游、聽聽音樂、讀本好書……都是很好的休閑方式,可以使人們的心理狀態從高度緊張中慢慢放松下來。
4、逛商場綜合征
癥狀:人們充分利用七天大假,特別是女性,選擇了逛商場,充分瀏覽應季時裝,再加上商場凌厲的競爭商戰,促銷打折連連不斷,引得很多人流連購物,早出晚歸,連續購物十幾個小時大有人在。但節日期間,大型商場內人流量大、空氣質量差,一些電子設備還會產生電磁輻射污染,再加上人多噪音大,逛久了,就會出現頭暈胸悶、惡心、呼吸不暢。
對策:建議女性朋友要盡量減少在商場內逗留的時間,在大型商場中購物的時間以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并且要避免在人口稠密區域停留過久。
出現了癥狀可用以下方法緩解,比如你在購物期間,出現頭痛惡心、胸悶氣急、心跳心慌等一系列不適癥狀,不要驚慌失措,應立即到商場外呼吸新鮮空氣,如有可能的話,喝一杯橘汁,因為橘汁中含有大量的維他命C,而維他命C可起到抗疲勞、緩解緊張情緒的作用,如果癥狀仍不能緩解,回到家后,可以吃一些水果,或與家人聊聊天放松一下,此外,還應當及時洗手、洗臉和清理鼻孔,防止細菌侵入人體。
5、美味綜合征
癥狀:一到節假日,常可見到有些人在飯后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突然出現頭昏腦漲、眼球突出、上肢麻木、下頜發抖、心慌氣喘、心動過速、脈搏加快、呼吸急促、血壓增高等一系列癥狀而到醫院就診。近年來,營養學家和醫學專家指出,出現此種狀況是因為美味中有一種名叫谷氨酸鈉的有機化合物,在體內代謝后的物質進入大腦,干擾大腦的正常代謝。節日期間,人們往往會在短時間內食用大量的雞、鴨、魚、肉等美味佳肴,從而引發“美味綜合征”。
對策:預防節日“美味綜合征”的關鍵是防止暴飲暴食。對美味佳肴應以品嘗為主,一次不宜吃得過多、過飽,以防增加胃腸負擔,誘發急性胃腸炎、胰腺炎、膽囊炎、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其次是在烹調菜肴時,可不加或少加味精,以防麩酸鈉超量,使癥狀加重;還要多吃些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以促進胃腸蠕動,加快體內有害物質的排泄過程。一旦出現上述癥狀,也不必驚慌失措,輕者休息一下即好,癥狀重時應及時就醫。
6、旅游后遺癥
表現:感冒發燒、角膜發炎、牙痛、口腔潰瘍。
對策:建議外出旅游者合理安排作息,補充維生素以提高免疫力,維生素B2,它能消除口腔、舌、唇發炎癥狀;維生素C則有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功效。
7、上班恐懼癥
表現:身心俱疲、精神渙散。
對策:在節日前后注意合理調節安排工作,適量補充泛酸,能有助于防止疲勞。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