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胃吃什么?3款養胃食譜推薦
進入春天,我們的胃也是有一個轉變的,那么春天我們吃什么比較養胃呢?對于腸胃不好的人應該重視起這個問題,大毛病都是從忽視小問題開始的,因此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春季養胃應該怎么吃更健康。
春季養胃吃什么
多吃粥
多吃粥類食品是我國傳統的保健方法,對于胃大有好處。用于防暑的粥品有綠豆粥、荷葉粥、鮮藕粥、生蘆根粥等。也可用中藥決明子15克、白菊花15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煮成粥。另外用白心番薯、芥菜適量加入粳米中煮成粥食用,也有養胃的作用。
多喝湯
喝湯最好喝豆類湯,綠豆性涼,具有清熱功效。綠豆還可以和薄荷作成綠豆薄荷湯,綠豆與南瓜一起作成綠豆南瓜湯,綠豆和薏仁米一起作成綠豆薏仁米湯,綠豆和金銀花一起作成綠豆銀花湯。另外,用西瓜皮和花生各100克,麥芽、薏仁米各50克,煮成湯汁飲用,都有很好的清熱養胃的作用。
多喝湯
尤其午餐最好配一個湯,湯的種類也有講究,最好為豆類湯,綠豆去火,為涼性。綠豆可以喝薄荷一起做成薄荷綠豆湯,也可以與南瓜一起,做成綠豆南瓜湯,或是和祛濕的薏仁米一起,做成綠豆薏仁湯。這些搭配都起到了清熱養胃的作用,不至于春季上火引起不適。搭配:西瓜皮、花生各100克,麥芽、薏仁米各50克,燉煮成湯。
適當吃酸味食物
酸味食物除了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外還可以殺菌防病。酸味食物可以殺死菜中的細菌,可預防腸道傳染病。酸味食物還有一大好處就是促進營養物質吸收,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菠蘿、芒果之類,既能拿來榨果汁、做水果沙拉,也能入菜。
4款養胃食譜推薦
1、炒扁豆淮山粥
材料:扁豆10克、淮山150克,鹽適量。
做法
將淮山削皮洗凈,然后切成小塊備用。最后就能下鍋炒至金黃色。
洗凈扁豆,與切好的淮山一起放到鍋內加水煮,滾后放入調味料,即可使用。
功效:健脾養胃。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兒減半。
2、番茄排骨湯
材料:小排500克、番茄250克、番茄醬40克。
制法
首選將排骨汆燙,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開水,將姜片、排骨、料酒一起放入。
待排骨爛熟時,再加入番茄、番茄醬、鹽,再燉上一會就可以了。
功效: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調整胃腸功能。
3、水果山藥
原料:山藥250克,香蕉1個,蘋果半個,獼猴桃2個,圣女果8顆,純牛奶適量。
制作
首先把山藥洗干凈然后去皮,再切成塊之后放到碗里面,隔水蒸半小時左右,直至山藥軟化很容易就搗爛為止。
將香蕉、獼猴桃、蘋果去皮切塊,圣女果去蒂洗凈后切小塊。
將蒸好的山藥用湯勺背搗爛成糊,加入少量純牛奶均勻攪拌,將水果鋪在山藥上,重新回鍋蒸5分鐘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使用于多種水果,能夠均衡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山藥健脾胃、益肺腎、補虛嬴。
4、桂花心粥
材料:粳米50克,桂花心2克,茯苓2克。
制法
粳米淘凈。桂花心、茯苓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后,轉用文火煮20分鐘,濾渣,留汁。
粳米,湯汁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用武火燒沸后,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即可。每日1次,早晚餐服用。
功效:調理腸胃,促進腸胃消化。
警惕:這5種食物傷胃
1、薄荷:薄荷會放松食道括約肌,增加泛酸的幾率。任何含薄荷的東西都要小心,比如薄荷茶、薄荷糖和薄荷口香糖。
2、汽水和果汁:這兩種飲料含有許多果糖。大概有30%的成年人不能很好地吸收果糖,從而導致胃腸不適。
3、咖啡:咖啡會刺激胃,使其分泌過多的胃酸,導致消化不良和泛酸。特別是有胃潰瘍和燒心癥狀的人要少喝咖啡。含咖啡因的飲料也要少喝。
4、西蘭花:西蘭花中可溶性膳食纖維特別多。這種纖維只有在大腸里才能被分解,并產生大量氣體。同時西蘭花還含有類似豆類中的產氣糖類。
5、番茄:番茄的酸性很高,可能刺激胃產生更多的胃酸。因此,吃太多番茄會導致泛酸、燒心等癥狀。用番茄做成的番茄醬也如此。
(責任編輯:鄒華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