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病
眩暈或前庭系統性眩暈是人體對空間關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覺障礙,是一種自身或外景運動錯覺或幻覺,發作時多數患者感覺周圍事物在旋轉,少數患者出現視物擺動或搖晃(他動感眩暈);也可有自身在一定平面上轉動、傾倒,沉浮或搖晃(自動感眩暈)。臨床上可分為前庭系統性眩暈(真性眩暈)和非前庭系統性眩暈(頭昏),病因較復雜。
眩暈發病機制
人體平衡與定向功能有賴于視覺,本體覺及前庭系統(合稱平衡三聯)的協同作用來完成,以前庭系統對軀體姿位平衡的維持最為重要,前庭系統包括內耳迷路末梢感受器(半規管中的壺腹嵴,橢圓囊和球狀囊中的位覺斑),前庭神經,腦干中的前庭諸核,小腦蚓部,內側縱束,前庭皮質代表區(顳葉)。
現代研究表明,前庭系統中神經遞質在眩暈的發生與緩解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外周和中樞前庭回路中,已證實均存在膽堿能,單胺能和谷胺酸能突觸,谷氨酸是前庭神經纖維主要的興奮性神經傳導遞質,它可能通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體影響前庭代償功能,在腦橋和延髓中發現乙酰膽堿M受體,涉及頭暈的受體推測主要是M2型,GABA是一種抑制性神經傳導遞質,它存在于二級前庭神經元和眼球運動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處,在中樞前庭結構中發現有組胺彌散分布,組胺能受體定位于前庭細胞突觸前和突觸后,H1和H2兩個亞型均影響前庭效應,去甲上腺素主要調節前庭興奮作用的強度,也影響前庭的適應性,近來發現多巴胺對前庭系統具有調節作用。
正常時,前庭感覺器在連續高強頻率興奮時釋放神經動作電位,并傳遞至腦干前庭核,單側的前庭病變迅速干擾了一側緊張性電位發放率,從而引起左右兩側前庭向腦干的動作電位傳遞不平衡,導致眩暈。
眩暈的臨床表現
眩暈的臨床表現,癥狀的輕重及持續時間的長短與起病的快慢,單側或雙側前庭損害,是否具備良好的前庭代償功能等因素有關,當病變刺激或損害一側前庭時,由于左右兩側正常的前庭平衡系統被打破,嚴重的前庭失衡導致迅即出現眩暈,若起病急驟,自身的前庭代償功能來不及建立,則患者眩暈重,視物旋轉感明顯,稍后由于自身調節性的前庭功能代償,患者眩暈逐漸消失,故絕大多數前庭周圍性眩暈呈短暫發作性病程,若雙側前庭功能同時損害,如耳毒性藥物所致前庭病變,兩側前庭動作電位的釋放在低于正常水平下基本維持平衡,故通常不產生眩暈,僅主要表現軀干平衡不穩和擺動幻覺;由于前庭不能自身調節代償,癥狀持續較久,恢復慢,緩慢進展的單側前庭損害,如聽神經瘤,通常也可不產生眩暈,系兩側前庭興奮傳遞的不平衡是逐漸形成和中樞神經系統代償所致。
由于前庭核與眼球運動神經核之間有密切聯系,當前庭器受到病理性刺激時常出現眼球震顫,前庭諸核通過內側縱束,前庭脊髓束及前庭-小腦-紅核-脊髓等通路,與脊髓前角細胞相連接,所以,前庭病損時還可出現機體向一側傾倒及肢體錯物定位(指物偏斜)等體征。
前庭核還與腦干網狀結構中的血管運動中樞,迷走神經核等連接,因此損害時往往伴有惡心,嘔吐,蒼白,出汗,甚至血壓,呼吸,脈搏等改變,前庭核是腦干最大的核團,對血供和氧供非常敏感,前庭及耳蝸的血液供應來自內聽動脈,該動脈有兩個分支,大的耳蝸支供應耳蝸和前庭迷路的下半部分,小的前庭前動脈支供應前庭迷路的上半部,包括水平半規管和橢圓囊,兩支血管在下前庭迷路水平有吻合,但在前庭迷路的上半部則無吻合;此外,從耳囊到膜迷路并無側支循環,因此,由于前庭前動脈的血管徑較小,又缺乏側支循環,故前庭迷路上半部分選擇性地對缺血更敏感,所以當顱內血管即使是微小的改變(如狹窄或閉塞)或血壓下降,均可影響前庭系統的功能而出現眩暈。
(責任編輯:林宗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乳腺結節可以不去治療嗎
2024-11-01消化不良患者何時服用參苓白術散好及注
2024-10-31抗病毒口服液對風熱感冒有無療效?
2024-10-31山海丹膠囊的正確服用劑量是怎樣的?
2024-10-31肺癌患者服用華頤威麥寧膠囊有何不良反
2024-10-31薏米紅豆粥具有哪些功效?
2024-10-31腎寶片的服用方法是怎樣的
2024-10-31同仁堂西黃丸的療程一般是多久?
2024-10-31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