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膏方是怎樣“煉”成的?熬制過程需過七大關
自古以來,膏方便是備受追捧的進補佳品,過去盛行于江浙一帶,近10年來逐漸傳到廣東,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歡迎。那么,好膏方到底是如何“煉”成的?家庭醫生在線編輯采訪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治未病專家楊志敏教授,她指出一瓶好膏方有三個標準,首先是處方科學合理,其次是選用優質藥材,第三是熬制工藝嚴謹規范。
楊志敏教授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
膏方藥材越名貴越好嗎?盲目追求不可取
據了解,膏方基本由中藥飲片、細料藥、膠類、糖類及輔料等幾部分組成,醫生根據病人的體質對癥用藥。
膏方里含有數十味中藥材,如人參、黃芪、熟地等。楊志敏教授表示,制膏的藥材質量對藥效的保證至關重要,因此質量要嚴格把關。由于膏方中會用到不少珍貴藥材,導致有的人盲目認為膏方藥材越貴越好。專家提醒,膏方是否有效,取決于辨證是否精當,盲目追求名貴藥材并不可取。
此外,常見的膠類如阿膠、鹿角膠、龜甲膠等,能增加膏劑的粘稠度之余起補益陰精的作用。此外,冰糖、紅糖、蜂蜜、麥芽糖等糖類也應根據需要合理選用。
膏方能在家自制嗎?藥效難保證
隨著膏方的流行,不少市民選擇在家依方制膏。對此,楊志敏教授表示并不建議。在家自制膏方,膏劑容易熬不透,難以保證藥效之余反而浪費藥材,加上沒有專業的滅菌處理,容易發霉變質,無益于身體。
據楊志敏教授介紹,規范的制膏流程包括配料浸泡、煎煮、濃縮、收膏、滅菌、盛裝與收藏七大步驟,當中包含幾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均有嚴格的要求,如藥材需經過12小時的浸泡,武火煮沸、1小時文火、3小時微火后,三濾三煎,濃縮期間隨時撇浮沫不斷攪拌,滅菌處理使保質期從3個月延長至1年等等,有一個細節不到位都可能影響膏劑的最終效果。
收膏講究火候得當“滴水成珠”終成好膏方
膏方熬制過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個步驟就是“收膏”, 一般都由資深老藥工完成,不輕易外傳。煎煮后的藥湯還需用竹棒不斷攪拌,直至形成膏狀。
收膏之難,難在火候的把握。楊志敏教授表示,熬制的膏方最后要達到“滴水成珠”和“掛旗”的境界才代表可以收膏,前者是指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結成珠而不散,后者則指膏汁可以像面小旗一樣掛在竹棒上,這樣才表示膏足夠濃稠,口感最佳,能入口即化。
可見,凝結了專業醫者和制膏者的心血,歷經百煉才能調制出細膩溫潤、口味甜美、方便服用的滋補膏方。
專家簡介:
楊志敏,學術帶頭人,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中國中醫科學院青年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現任全國治未病中心協作組組長、國家治未病研究基地學術帶頭人、國家重點學科中醫養生學學術帶頭人、國家重點專科預防保健專科學術帶頭人,世界中聯體質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師承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鄧鐵濤教授、張學文教授、樊正倫教授等。
在臨床中重視天人相應,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地進行針對性治療,以“一氣周流、左升右降、中氣斡旋”的圓運動學術思想為基礎,融合運用顏老的“衡法”理論、鄧老的“調脾補氣法”理論、李可老的“溫腎潛陽法”進行辨證論治,并善于結合膏方、敷貼、臍針、灸法等傳統療法,在調治體質偏頗、亞健康狀態、慢性失眠、疲勞狀態、圍絕經期調理、慢病調理、孕前產后調理等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更多膏方養生精彩內容請點擊>>>>>>
【專題】:
【文章】: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鄭永儀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