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久了站起來就暈是貧血嗎?預防試試這幾招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覺,每次蹲下身子一段時間,尤其是蹲久了,起來的時候就會覺得頭暈目眩、眼前一片黑,甚至要暈倒。這種情況,不少人會誤以為是貧血的癥狀,隨意買些阿膠、大棗、血豆腐等補血。其實,這還真不是這樣,而是體位變化導致的一過性低血壓狀態,血壓太低導致腦供血不足,才會出現上述不適癥狀,這和貧血完全是兩碼事。
案例:體位改變造成低血壓了
有位76歲的老人,長假期間,兒子孝敬,天天開車帶他出去兜一個小時的風,沒兜兩天,他得了個怪病。他下車后登石階回家,沒登兩級就會跌跟頭。他有高血壓,但藥物控制,血壓一般在140/80mmHg呀?這是怎么了?就醫,一番診斷后,給他裝了個心臟起搏器,但出院后的第一個星期天,老人兜風回來,下了車后,沒走兩步又跌了跟頭。反復就醫,后來才發現,讓老人跌跟頭的原因是“體位性低血壓”。他再兜風回來,在座位上活動一下手腳,慢慢下車,站一會,再登臺階,就再也沒有跌過跟頭了。
在中老年人群中,常發現這樣一種現象:起床一瞬間頭暈,從沙發上站起時頭暈,上廁所起身時頭暈等。此時,人們總會想:“我血壓升高了!”其實這是“體位性低血壓”了!
什么是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又叫直立性脫虛,是由于體位的改變,如從平臥位突然轉為直立,或長時間站立發生的腦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壓。通常認為,站立后收縮壓較平臥位時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即為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1、年齡:65歲及以上年齡者體位性低血壓常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主動脈和頸動脈的壓力感受器會變得遲鈍,心臟快速泵血以補償血壓下降的功能也逐漸減弱。
2、藥物:一些特定的藥物可能會導致體位性低血壓。包括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降壓藥物以及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相關藥物,治療帕金森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藥物、三環類抗抑郁藥、西地那非(尤其在與硝酸甘油合用時)、麻醉藥以及酒精。當治療高血壓的藥物與某些藥物合用時也會導致體位性低血壓。
3、熱暴露:暴露于炎熱的環境中可能導致脫水,從而引起血壓降低和引發體位性低血壓癥狀。
4、臥床休息:因病長期臥床可使人變得虛弱,站立時可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當病情好轉,肌肉力量恢復后體位性低血壓可得到改善。
5、妊娠:女性在妊娠時循環容量快速增加,可能導致血壓降低。因而當快速站起時可能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癥狀。此外,隨著子宮的增大,其可壓迫盆腔大血管而減少回心血量。
發生體位性低血壓了,要如何治療和預防?
1、老人起床或從坐位站起時必須動作緩慢,遵循三個“1分鐘”的方法,即醒了睜眼平臥1分鐘,床邊雙腳下垂坐1分鐘,床邊扶持站立1分鐘,然后再緩慢行動。不要突然站起,站立后如有頭暈,應繼續臥床休息。
2、不宜久站,呈站立狀態時要每隔幾分鐘活動一下。另外,彎腰后不可突然站起,應扶墻或借助其它物體逐漸起立。
3、運動鍛煉可改善人體對血壓的調節,持之以恒的運動有助于減少低血壓發生,但應注意運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可做體位變動過大的運動,以步行、慢跑、游泳等項目為宜,運動后應無氣喘,心率不超過110次/分鐘。
4、用降壓藥后,夜間起床小便最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所以,夜間起床更要注意遵循三個“1分鐘”的做法。
5、大量出汗、熱水浴、腹瀉、感冒、飲酒等都是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誘因,應該注意。
6、長期臥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時動作應緩慢,做些輕微的四肢準備活動,有助于促進靜脈血向心臟回流,站立時做交叉雙腿的動作也有助于增高血壓。
(責任編輯:潘瑋璐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