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吃零食吃出膽結石 預防膽結石要這樣做
父母雙方是膽結石“病友”,孩子“遭殃”幾率本來就高,再加上零食當飯吃,最終膽結石找上7歲男孩小明,只能手術切除膽囊。日前,小明通過微創手術切除膽囊后,已康復出院。
長期吃零食吃出了膽結石
小明平時不好好吃飯,零食不離口,一到吃飯時間就不想吃。家里人覺得小明跟同齡人相比,個子差不多,營養跟得上就可以了,然而前段時間,小明突然覺得肚子疼。開始還以為是吃壞了肚子,沒想到在中大醫院檢查發現,膽囊里分布著數粒結石,大的結石已有2厘米左右。
醫師介紹,根據家長對孩子日常飲食的描述,小明患上結石可能與他長期吃零食有關。不規律的飲食,既打亂了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又影響膽囊的收縮和膽汁排出,膽汁黏稠度增加,易引發膽石癥。孩子愛吃糕點甜食、精米細面,不吃粗糧蔬菜。這就會致使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增高,膽囊內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也隨之上升,從而促發膽結石形成。再加上孩子父母均有膽結石的病史,遺傳因素也是小明患有膽結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膽結石誘因還有哪些
發病與飲食原因:飲食習慣是影響膽石導致的主要原因,進食精制食物、高膽固醇食物者膽結石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因為精制碳水化合物增加膽汁膽固醇飽和度。我國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膽結石發病已占膽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膽固醇結石為主。
膽結石導致原因與年齡原因有關:大多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膽結石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 加。本病在兒童期少見,其發生可能與溶血或先天性膽道疾病有關。一項調查表明,年齡在40~69歲的5年發病率是低年齡組的4倍,高發與低發的分界線為40歲,各國的報道雖有一定差異,但發病的高峰年齡都在40~50歲這一年齡段。
發病與肥胖的關系: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肥胖是膽囊膽固醇結石發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原因,肥胖人發病率為正常體重人群的3倍。肥胖人更易患膽結石的原因在于其體內的膽固醇合成量絕對增加,或者比較膽汁酸和磷脂相對增加,使膽固醇過飽和。
藥物:長期服用避孕藥或者是停經后經常使用女性荷爾蒙,也就是動情激素,會使得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出現增加,使得女人比較容易患上膽固醇結石。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膽汁中含有比較高的膽固醇濃度,加上膽囊的收縮能力不好,膽汁比較容易潴留在膽囊內,從而比較容易出現膽結石。
膽結石常導致以下幾種部位的疼痛
1、腹痛:膽結石所引起的腹部疼痛,這種疼痛我們稱為膽絞痛。
2、膽絞痛:患者會突然感覺到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嚴重時患者疼痛難忍、坐臥不安、倒地翻滾、捧腹彎腰、臉色蒼白、大汗淋漓,還會伴有惡心嘔吐,甚至休克等癥狀。
3、胃痛:胃疼、背部肌肉疼痛等非特異性的癥狀,這些也是膽結石的危害。主要是由于膽結石引出肝膽部位疼痛引起的輻射造成的。
防膽結石需要改掉的幾個不良習慣
1、長期低脂肪膳食;對膽囊、膽道上皮組織有保護作用的維生素A、E,都溶解在脂肪中,缺乏它們,上皮組織既不健康,更新和修復又很緩慢,容易發生炎癥,炎癥又成為生成膽石的誘因。
2、過度節食減肥; 節食減肥會使膽汁中膽固醇飽和度明顯增加,而這是生成結石的重要條件。
3、不愛喝水; 平時不愛喝水的人膽汁黏稠,也是容易形成結石的原因。養成勤飲水的習慣,不僅對于預防膽結石有利,也能促進體內代謝廢物和毒物排泄。
4、不吃早餐;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不吃早餐是患膽結石的危險因素,原因與前述節食大致相同。
5、不良的飲食衛生習慣; 瓜果蔬菜沒洗凈就吃,餐前便后不洗手。這些不良衛生習慣有可能將細菌、寄生蟲卵帶入腸道。后者在腸道發育為成蟲,一旦鉆進膽道,蟲體及所帶細菌常是形成膽結石的核心。
(責任編輯:潘瑋璐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