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注意事項
拔罐是中醫的特色療法,很多疾病都可以通過拔罐來治愈。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見,按中醫的解釋多屬風濕入骨。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可慢慢吸出病灶處濕氣,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恢復機能目的,從而達到治風濕“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適。另外,火罐還可以用在人體穴位上,治頭痛、咳嗽、眩暈、眼腫、氣喘、腹痛等毛病。不過,拔罐的一些注意事項大家一定要注意。
拔罐的注意事項
1、用過的罐子一定要用過氧乙酸溶液浸泡2小時左右,然后清水洗凈,使用前要仔細檢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破損的不能用。
2、應注意保持溫暖、避開風口,防止受涼,選擇清靜、光線和冷暖適宜的室內環境為佳。
3、盡可能選擇一個自認為舒適的體位姿勢,如仰臥位、俯臥位等,如果在拔罐過程中要改變體位,可讓他人扶穩罐子后,緩慢改變體位。
4、初次治療者和體弱、年老、兒童等及易發生意外反應的患者,宜選小罐具,并應隨時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顏色,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意外情況,對于饑餓、疲勞、精神緊張、酒后的患者,最好不要拔罐。
5、拔罐的部位和穴位,一般以肌肉豐富,皮下組織充實及毛發較少的部位為宜。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處拔罐。
6、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時間宜長 病情輕、病灶淺的疾患,拔罐時間宜短。拔罐部位肌肉豐厚,如臀部、大腿部,拔罐時間可略長 拔罐部位肌肉薄,如頭部、胸部、背部,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拔罐時間適當延長 天熱時則相對縮短。
7、起罐后,皮膚局部潮紅、瘙癢,不要亂抓,幾小時或數日后即可消失。
8、拔罐過程中如果病人出現頭暈、心慌、惡心、嘔吐等暈罐現象,切勿驚慌失措,應把病人的上衣扣解開,給熱開水喝(可加些糖),注意保暖。經上述處理后仍未緩解癥狀時,應立即起罐,讓病人去枕平臥。如出現昏厥、低血壓時,應把枕頭墊于腳下,成頭低腳高狀態,同時以指甲緣按患者人中穴或十宣穴,或以指尖按合谷、內關、足三里等穴位。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哪些人群更容易出現乳腺結節
2024-10-29腳扭傷后腫脹加劇能否用增乳膏片仔癀等
2024-10-2813 個月寶寶積食后夜鬧,是脾胃虛嗎
2024-10-28復方益肝靈片屬于西藥嗎
2024-10-28左歸丸有哪些作用?
2024-10-28鴉膽子油軟膠囊的功效有哪些?
2024-10-28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的使用方法是怎樣的
2024-10-28胃靈顆粒能否與肝藥同服,會影響藥效嗎
2024-10-28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