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怕冷或是氣血不足搞的鬼 中醫養氣血分5大步驟
氣血,中醫指的是人體內氣和血的統稱,其是人類生存的根本。中醫學認為氣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維持生命活動。人體氣血不足會導致臟腑功能的減退,引發各種疾病的出現。養好氣血可以讓你的氣色看起來很健康,讓你年輕好幾歲,那么,女人該如何養氣血呢?
氣血不足有什么危害?
1、怕冷
常說氣血不足容易怕冷,其實是因為人體的熱量是靠血液的循環來輸送的。氣血不通則氣起不到溫煦和防御的作用,而血也不能滋養 器官,從而出現怕冷和疾病現象。
2、潮熱
氣血不通還會引起潮熱,同時還會出現干燥、紅腫、發熱等現象。這是由于身體里的熱量不能通過氣血輸送至其他部位,熱量聚集而導致的。
3、疼痛
氣血不通會引起疼痛,同時伴隨著胸悶、食欲減退、腹脹、肢體麻木等現象。由于氣不能推動血液運行,身體組織得不到滋養,自然容易出現病痛。而氣的不運行也不能起到溫煦、防御和固攝作用,疾病容易入侵。
4、或胖或瘦
氣血不足不僅僅會出現消瘦,也容易肥胖。一般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容易消瘦。氣血不通、氣血的瘀滯,使身體的代謝下降,脂肪的分解代謝緩慢,自然出現肥胖。而脾胃失調導致血和氣的不充足,自然食欲不振,身體乏力,出現消瘦。
中醫養氣血有五步驟
第1步:調脾胃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中有“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謂之血”之說,認為血液是通過脾胃運化生成的,脾有統攝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療血證必須重視調理脾胃。飲食調養可多吃南瓜、山藥、蓮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此外,還可煎服“參芪術茶”:取黨參、黃芪、白術、淮山藥、升麻。取其煎煮液,泡花茶,沖飲至味淡,有補脾益氣、升陽止瀉之效。
第2步:養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調氣機,有助脾胃運化,因此養肝血是調氣血的根本。中醫認為“肝郁則脾虛”,郁悶暴怒的情緒會損傷肝、脾,導致氣血耗傷。此外,“人臥血歸肝”,科學研究發現,人在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強肝細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因此,切忌生氣、熬夜,也不要讓身體過度勞累。中醫認為“久視傷血”,坐在電腦前工作時,應當特別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耗傷氣血。
第3步:食藥膳
補氣可食“四君子湯”,此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有益氣健脾之效。取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與羊肉燉食即可。補血可用“四物湯”,此方最早出自唐代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是中醫養血的經典藥方。取白芍、當歸、熟地黃、川芎,放入水中,空腹熱服。此外,用當歸、川芎、紅花、熟地、桃仁、何首烏、枸杞子、阿膠、丹參等中藥與補血的食材如紅棗、龍眼肉、山楂、菠菜、胡蘿卜、黑木耳、黑芝麻、豬肝、豬血、烏雞、紅糖等一起,做成可口的藥膳,均有很好的調節內分泌、養血之效。
第4步:遠寒邪
中醫認為,“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寒邪會讓血液瘀滯,經絡不暢,氣血生化受阻,極易導致關節病變、腸胃不適或誘發咳嗽。冬季出門,務必戴好帽子、手套、圍巾等,在家要忌食寒涼、溫水泡腳、勤做按摩。老人氣血常不足,要更加注意。
第5步:多運動
運動是調養氣血必不可少的環節,有助脾胃將營養物質轉化為氣血,讓人吃得香、睡得好。此外還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平時可選擇一項自己喜愛的運動,如慢跑、游泳、打球、瑜伽、太極拳等。有心腦血管疾病者運動前要做好熱身,讓關節活動開的同時,降低心臟負荷。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中醫養氣血的五個步驟,女人養氣血既要注意飲食食療,也要注意運動鍛煉,適當的運動能促進氣血運行。
(責任編輯:潘瑋璐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大揭秘
2024-11-01馬齒莧能治療白發嗎?專業解析與科學建議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