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卻手腳冰涼怎么辦呢?
冬天天氣寒冷,孩子很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那么寶寶發燒卻手腳冰涼怎么辦呢?
發燒卻手腳冰涼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3歲以下嬰幼兒尤為多見。主要是因為寶寶(特別是嬰幼兒)四肢血量少于內臟,由于四肢的供血不足,因而較成年人容易發涼。
此外,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自主神經易發生紊亂,導致高熱初發時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于痙攣性收縮狀態而發涼。
手腳冰涼的孩子抵抗力較差,容易生病。冬季容易寒邪入體,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還有可能患上感染性、免疫性疾病。那么寶寶手腳冰涼怎么辦呢?
1、正確退燒
如果小兒體溫不超過38.5度,一般不需要用退燒藥物,但應該密切觀察體溫的變化。
若小兒體溫達到39度時,為防止發生熱痙攣,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適當的退熱藥治療,或采用物理降溫,如用75%的酒精或溫水擦腋下、腹股溝、手心、腳心等血流量豐富的部位,也可以幫助退燒。
2、做好保暖
家長要特別注意小孩子腿、腳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自然也可以緩解手腳冰涼的癥狀。
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因為衣服過緊會阻礙血液循環,從而導致手腳冰涼。
晚上睡覺前,用熱水讓孩子泡腳20分鐘,腳熱了會促進人體血液循環,也更容易入睡。當然,泡腳的時候手里拿著熱水杯,喝點熱水,那么暖身的效果會更加好。
泡澡時在熱水中加入生姜或甘菊、肉桂、迷迭香等精油、辣椒入浴劑等,皆可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暖和起來。
3、飲食補鐵
貧血的孩子最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癥狀,因此需要從飲食上調節,經常吃含鐵元素豐富的食物,如蛋黃、瘦肉、牛羊肉、魚、動物肝臟、動物血制品、大豆、菠菜、韭菜、黑木耳、香菇等等,同時注意葷素搭配可以增加鐵的吸收。
①西洋參是一種補氣的良藥,性平和,補而不燥,可以單獨泡水飲用。
②芝麻、花生富含維生素E和多種營養,可以幫助維生素B的吸收,可以加強肢體末梢兒的血液循環,加強神經對抗寒冷的能力。
③洋蔥、辣椒可以幫助身體產生熱量、促進血液循環。
手腳冰涼的孩子要補充維生素E,多吃含煙酸的食物和B族維生素,能擴張末梢血管,多吃堅果、胡蘿卜等溫熱性食物,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飲,適當吃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可促進血液循環。
6個月-3歲的寶寶是缺鐵性貧血的高發階段,家長要注意讓孩子定期體檢。
提醒家長,讓孩子不要偏食,不能過度減肥,讓身體儲存些適量的脂肪,可幫助維持體溫,上學的孩子可以準備些餅干、面包,或是人參茶等適時地補充熱量。
4、運動強身
盡量讓孩子適當參加冬季鍛煉,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和適應能力,孩子一早起來就讓他做做熱身運動,讓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一整天都會充滿活力,不容易發冷。簡單的爬樓梯、原地跳躍等都有助于強化體溫調節能力。
5、查看病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溫度過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攝取不夠、水份流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后、某些特殊藥物作用,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燒。
一些疾病,如貧血、心臟疾病、營養不良等會影響寶寶的血液循環,從而有可能造成孩子手腳發涼,所以家長注意觀察小兒是否有面色蒼白、口唇發紺、哭聲弱、活動少和容易疲勞等現象。
小兒手腳發涼,首先看生活環境溫度和衣服是否合適,只要鼻尖和后腦勺熱就是不冷,若寶寶在發熱時常常伴有手腳發涼,這時有手心足心無汗干燥現象,用手背觸及小兒前額可以感到發熱,則必須及時看醫生。
其實, 小兒容易發生手腳發涼主要是小兒對體溫的調節能力較差,在過冷或過熱的環境中難以很好的調節體溫,不太可能是遺傳體質的原因。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