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祛濕 日常小妙招教你除濕
如何祛濕 日常小妙招教你除濕
眼下春雨纏綿,氣候環境事關身體健康。濕氣,被視為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于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人體濕氣重,由此影響健康。
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請看中醫教我們如何祛除人體濕氣。
判斷體內濕氣,簡易之法是看大便
春季氣候潮濕、陰冷,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遇熱則成為濕熱,遇風則成為風濕,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怎么判斷體內是不是有濕呢?"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看大便。"毛以林認為,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如果大便成形,但便完后總會有些粘馬桶,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此外,還可將舌頭吐出觀察一下,黃中帶膩,是體內有濕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膩得越厲害,說明濕邪越厲害。
有的人,早上該起床時仍然很困,覺得頭上有東西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這也能證明體內濕氣很重,即中醫講的"濕重如裹"。
保健提示:濕氣很容易傷身,重者使人出現明顯病癥。臨床常見發熱、咽痛、食欲不振、口干、胸悶、嘔吐、惡心、脘腹痞滿、頭身困重、便溏泄瀉、面黃、小便黃濁、白帶黃多、關節酸痛紅腫、屈伸不利等。
中醫認為,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最怕濕邪。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驅風,有燥潤燥,有暑清暑。而用燥濕法,十有八九會傷津液,濕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還有利濕、化濕、滲濕等對付濕邪的辦法。
日常除濕辦法,勤運動避免潮濕環境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用以下方法除去身體濁重濕氣,恢復神清氣爽。
勤運動
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大,造成濕留體內。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試試慢跑、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健身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也可去濕
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如南方人隨身攜有艾草蒲殺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端午時節,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蘭、石菖及艾葉,取下后用來沐浴,也可消毒殺菌。
避免潮濕的環境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如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水分攝取要適量等。
保健提示:健身時,切忌在春天早晚繞樓散步,這在多濕、多風的春季尤其不能犯忌。
體質較弱者更要注意,春天本來就多濕、多風,樓與樓之間的風更是強勁,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人體很容易受涼,引發血壓波動而導致發生疾病,這對于平時運動不足的年輕人或是老年人,更是危害大。春天的健身運動,最好選擇陽光明媚、室外少風處進行。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