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的艾灸療法
技術一
艾灸穴位:大敦(雙)、關元、百會,三陰交(雙)、曲泉(雙)、水泉(雙)。
操作規程:①艾條溫和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灸10~20分鐘,每日灸1次,以灸至局部溫熱、紅潤為度。②艾炷溫和灸:每次選用1~3個穴位,每穴用綠豆大艾炷灸3~5壯,每日灸1次。
主治:陰囊腫脹寒冷,久則皮膚增厚,可有面色少華,神疲乏力,腰酸腿軟,便溏,小便清長,苔白,脈沉細。
技術二
艾灸穴位:水道(雙)、曲骨(雙)、腎俞(雙)、脾俞(雙)、行間(雙)。
操作規程:①艾條溫和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灸10~15分鐘。每日灸1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選用2~4個六位,每穴用棗核大艾炷灸3~5壯,每日或隔日灸1次。
主治:站立、哭叫時腫塊堪大,平臥時腫物縮小。腫物過大時,陰囊光亮如水晶,食欲不振,腰膝酸軟,舌淡,苔薄白,脈細滑。
技術三
艾灸穴位:大敦(雙)、期門(雙)、三角灸、太沖(雙)、歸來(雙)。
操作規程①艾條溫和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次灸10-20分鐘,每日灸1次。②艾柱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次灸3~5壯,每日或隔日灸1次。③溫針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灸10~20分鐘,每日灸1次。
主治:氣疝、狐疝。腫塊因站立、勞動或咳嗽而出現,勞累時腫塊增大,脹墜不適,休息或平臥后或以縮小或回納。可伴有食少納差,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動則氣短,脈微或濕。
技術四
艾灸穴位:大敦(雙)、陽池(雙)、章門(雙)。
搡作規程:①艾條溫和灸:每穴灸治10~20分鐘,每日灸1次。②艾炷灸:每穴灸3~5壯,每日或隔日灸1次。③溫針灸: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灸1次。
主治:癲疝。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乳腺結節可以不去治療嗎
2024-11-01消化不良患者何時服用參苓白術散好及注
2024-10-31抗病毒口服液對風熱感冒有無療效?
2024-10-31山海丹膠囊的正確服用劑量是怎樣的?
2024-10-31肺癌患者服用華頤威麥寧膠囊有何不良反
2024-10-31薏米紅豆粥具有哪些功效?
2024-10-31腎寶片的服用方法是怎樣的
2024-10-31同仁堂西黃丸的療程一般是多久?
2024-10-31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