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不好艾灸什么穴位
肝臟不好艾灸什么穴位
1、太沖穴
此穴是肝經的原穴,也就是在肝經氣血運行的根源所在,春季堅持對太沖穴進行艾灸,可以激發肝經的原氣,促進肝經氣血的運行,起到很強的補肝作用。
由于肝主筋,如果在春天出現四肢無力的現象,就是肝經氣血不足的表現,通過一段時間的艾灸就會有很大改善。
2、三陰交
對三陰交進行艾灸,有較好的引火下行作用,同時,春季陽氣外散于體表,內臟氣血不足,會引起脾胃消化能力不足的問題,這時要對足三里進行艾灸,可調節脾胃,也可調肝補腎,亦有安神之效,可幫助睡眠。
3、魚跡穴
屬手太陰肺經,此穴為肺經滎穴,五行屬性屬火。“滎主身熱”,故此穴具有清肺瀉火,清宣肺氣的作用。又因此穴位于手掌部,所以有循經遠治的作用,可疏經通絡。
4、神闋穴
位在腹部,臍中央。因其有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的作用,長灸可使“元氣堅固,百病不生”。現代研究證實,此穴位可全面提高人體免疫力,為后天強壯保健要穴。
5、中封穴
中封穴為人體保養精血之要穴,為肝經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過旺,利通小便,即“溺竅開則精竅閉”,故是固精之妙法。
6、肝俞穴
肝俞穴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穴位。
肝俞穴與太沖穴搭配,在中醫里屬于“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
7、太溪穴
太溪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8、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經的首個穴位,位于大腳趾內側趾甲縫旁邊。生活中堅持給大敦穴進行按摩或者艾灸,可以達到清肝明目,頭腦清晰神清氣爽的作用。
9、行肝穴
行肝穴主要位于大腳趾和二腳趾的縫上,與太沖穴一樣也屬于火穴,因此一個人如果出現肝火旺盛的情況,就需要泄心火。肝火旺盛的癥狀表現有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流鼻血、舌頭長泡等,出現這些情況,就趕緊給自己的行肝穴進行按摩吧。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