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疲勞以及用腦過度
人們通常把疲勞分為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兩種。前者主要針對勞動而言,主要表現為肌肉酸痛、疲倦、無力等;后者主要指腦力勞動而言,疲勞的主要表現為心情煩躁,注意力渙散,思維不敏捷,反應遲鈍等。
心理疲勞的一個明顯標志是學習與工作效率降低,而長期的心理疲勞影響心理健康,使人心境壓抑,百無聊賴,心煩意亂,精疲力竭,甚至出現神經衰弱癥狀,如頭痛頭昏、記憶力減退、失眠、怕光等,還可能發生其它心因性疾病。
一般情況下,人們比較注重減輕體力勞動強度,改善勞動環境,注意勞逸結合和其它心理衛生要求,這對保護健康確有益處。專家們則特別建議腦力勞動者勞逸結合,注意腦力勞動中的心理衛生。科學家提倡腦力勞動者注重強調對其所有從事的腦力勞動的興趣,使腦力勞動環境的安靜及光線照明符合衛生要求等方面,認為這些對消除心理疲勞有益。
腦力勞動疲勞的信號是心理疲勞感覺,這種疲勞感是人體、器官或主要細胞(離細胞等),對繼續工作的抵觸,疲勞信號揭示機體已經需要休息,需要調整和恢復,應該停止工作,以睡眠或者娛樂、體育活動(或體力勞動)等積極方式促進大腦功能的調整。此時,若強制大腦繼續工作,則會加重心理疲勞,造成腦細胞的損傷,或使腦功能恢復發生障礙。
而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喜歡采用各種腦興奮措施來消除心理疲勞感,以繼續完成工作,如大量抽煙是作家刻苦寫作的興奮劑;詩人則是以酒助興;西方人則喜歡抽雪茄、飲咖啡,或者使用其它興奮物質,來振奮自己或以意志來強迫自己戰勝疲勞,繼續學習和工作。
但是,醫學研究表明,只有能夠改善細胞的生理過程,才能促進細胞疲勞的恢復。因此,人們常用興奮大腦的方法強迫大腦繼續工作,就會加重心理疲勞,加重細胞損傷,對機體十分有害。
要消除心理疲勞,避免用腦過度對身體的損傷的關鍵是強調勞逸結合,體腦結合,科學用腦。科學用腦最重要的措施是順應大腦活動的生理節律,強調勞逸結合,體腦結合,切忌長時間以各種強制手段增加腦力勞動的負荷。
(責任編輯:楊綺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乳腺結節可以不去治療嗎
2024-11-01消化不良患者何時服用參苓白術散好及注
2024-10-31抗病毒口服液對風熱感冒有無療效?
2024-10-31山海丹膠囊的正確服用劑量是怎樣的?
2024-10-31肺癌患者服用華頤威麥寧膠囊有何不良反
2024-10-31薏米紅豆粥具有哪些功效?
2024-10-31腎寶片的服用方法是怎樣的
2024-10-31同仁堂西黃丸的療程一般是多久?
2024-10-31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