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太子參和西洋參區別
參是我國常見的補品和中藥材之一,人參也分很多種。其中太子參和西洋參被人們更為熟知。因此,很多人區分不了兩者的不同。今天就為大家來介紹,太子參和西洋參區別,已經服用兩者的禁忌和要求!
太子參和西洋參均屬補氣藥物的清補之品,性味相似,都有益氣,養陰作用,皆可用于氣陰不足,或氣陰兩傷而兼有熱象之證候。但二者因藥物來源不同,功能各有所長,臨床應用亦各有所宜。
太 子參又名孩兒參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根。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脾、肺二經。適用于脾、肺虧虛、氣陰不足,唯補力遠較人參薄弱,單用必須較大劑量持續服用,才 有明顯效果。臨床上治療體質虛弱而偏于陰虛者,或病后虛弱,倦怠乏力,食欲減少,常與黨參,熟地、白術、當歸等藥同用。治氣陰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潮熱多汗等,常與五味子、酸棗仁、柏子仁、當歸等藥同用。治療脾氣虛弱,胃陰不足,消化不良,脘腹脹滿,體倦無力等,常與山藥、玉竹、谷芽等藥同用。
治陰 虛肺燥,干咳痰少等癥常與北沙參、百合、川貝母等養陰潤肺止咳藥同用。治熱病津氣兩傷,口渴乏力,常與生地、麥冬、沙參等藥同用。若治小兒病后體弱無力, 自汗多汗,常與黃芪、浮小麥、五味子同用,此外本品配伍白薇、竹葉、麥冬,用于小兒久熱不退,或小兒夏季熱。本品與五味子、酸棗仁制成參味合劑,治療神經 衰弱效果較好。用于痰郁肺,咳嗽痰多,日久不愈而見氣陰不足, 口干乏力等癥時,可用本品與栝萎及魚腥草、前胡等清熱化痰藥物同用。
西 洋參系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根,來自北美洲,味甘苦,性寒,歸肺、心、腎三經。具有益氣養陰,清火泄熱,生津液等作用。適用于氣陰不足,虛而火盛的證候。如 治肺陰不足,虛熱咳嗽,咳血或痰中帶血等癥,常與天門冬、麥門冬、阿膠、川貝母等藥同用。治熱性病或病后津傷,或熱邪未盡而正氣已傷,煩倦口渴,常與鮮生 地、天花粉、麥冬、五味子同用。治胃陰不足常與石膏、麥門冬、牛膝同用。治療津液不足,口干舌燥可單用本品煎服。對于胸熱便血,可用本品蒸龍眼肉內服,有 清腸止血之功。
太子參與西洋參均適用于氣陰不足,虛而有熱的證候。但益氣養陰,清火生津之力,太子參不及西洋參,故氣陰不足,熱勢不亢者,用太子參。如氣陰兩傷熱盛者,宜用西洋參。對一般輕癥可用太子參代替西洋參用。
根據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現在對太子參和西洋參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了。在日后選用過程中也會有所借鑒。但是,太子參和西洋參也不是隨便就可以服用的,關鍵在于因人而異,因此,如果有需要,還請大家征詢專業醫生的意見。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