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女性們應如何進補呢
食補好過藥物,這是大家歷來遵循的養生法則。然而,有些人卻認為中藥養生無副作用,盲目地把黨參、當歸、黃芪、三七、鹿茸等中藥與雞鴨、龜鱉等同煮食用。
也有的中老年人偶感乏力、心慌時,總認為這是體虛引起,服用人參、當歸、黃芪、三七、鹿茸、白木耳、阿膠等滋補品可以多多益善。時值寒冬,這種“進補風”又見盛行。豈不知,盲目進補,非但療效甚微,反而會出現一些不良后果。
據臨床觀察,即使在身體強壯無疾病的情況下,濫用中藥進補同樣會產生口干舌燥、鼻孔出血等副作用。例如常年服用鹿茸的人會陽盛陰衰;久服人參則會胸悶腹脹和消化不良;在感冒發熱時服滋補中藥,猶如雪上加霜,會使病情加重。
祖國醫學認為,虛癥是人體正氣的虛弱。造成正氣虛弱的原因很多,諸如先天不足、兒時發育欠佳、中年勞累過度及重病引發的大出血等。
虛癥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類,其中氣虛與陽虛屬于陽氣不足,臨床表現多為精神怠倦、食欲不佳、舌質胖淡、脈象細弱等;而血虛和陰虛則源于陰血不足,癥狀是頭暈眼花、心悸氣短、四肢無力、失眠多夢等。
中醫治療虛癥的原則是“虛者補之”,但必須根據不同的類型施以相應的補法。如補氣可用黨參、黃芪、白術;補血者可用當歸、白芍、熟地、阿膠;補陰可用生地、玄參、龜板、鱉甲;補陽可用附子、肉桂、仙靈脾等。
由于人體在氣與血之間存在著互為滋生關系,而陰與陽也保持著彼此依存的態勢,因此在補養或治療時,宜兼顧服藥,因癥增減。
不少虛癥患者會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如體虛且消化功能欠佳的病人,就不應該濫服補藥,尤應避免熟地、阿膠等滋膩性質的補品。此類藥物極易促發“ 礙胃助濕”,致使脾胃功能越發減弱,體虛之癥更難以恢復。
又如素體虛損,又感染疾患而出現發熱癥狀者,在體熱尚未消退時,也不可輕易進補。因為在病邪較盛時投以補藥,難免“助邪為虐”而釀成意外。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大揭秘
2024-11-01馬齒莧能治療白發嗎?專業解析與科學建議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