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腳發涼竟是下肢動脈栓塞 需警惕下肢缺血的癥狀
天冷腳發涼正常,天熱腳發冷就要小心是血管出了問題。最近,76歲來自廣州的李伯不僅在30多度的炎炎夏日也覺得雙腳發冷,而且走路沒有多久就體力不支腿也痛,更糟心的是腳上的一個小傷口讓整個腳趾都黑了。幸好,李伯的傷情被家人及時發現后,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介入科得到了成功救治,保住了腳趾。
30℃夏天阿伯卻覺得雙腳發涼
76歲的李伯近半年來反復出現雙腳冰涼,慢慢出現了下肢乏力,行走一段路后就要停下來休息,不時的還會出現腿痛,行走距離也越來越短,從以前每次200米甚至縮短到了20米。但就是這樣,李伯也覺得是上了年紀體力差沒有引起重視。
最近一周,李伯的右下肢疼痛突然的加重,告訴兒子腿痛的厲害。這才發現,原來李伯的小足趾已經發黑、潰爛了。李伯被趕緊送來醫院就診,經過接診的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介入科李立恒副主任醫師詳細檢查,長期困擾李伯雙腿的原因被確診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需要介入手術治療。
李立恒介紹,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由于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引起下肢動脈狹窄、閉塞,進而導致肢體慢性缺血,從而引起了雙腳、雙腿發冷。隨著社會老齡化人群的日益增長,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 7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在15%~20%,其中約5~10%的病人可發展為嚴重下肢缺血,甚至出現需要截肢的情況。
李伯一家在得知雙腳發涼還需要手術治療時,很是詫異。李立恒表示,這也是很多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共性問題。“幾乎所有患者的癥狀都是由輕到重的表現:下肢冰涼、下肢乏力、下肢疼痛、下肢潰爛逐步發展。當家里的老人告訴下肢出現冰涼、麻木、甚至疼痛等癥狀時,很多人會掉以輕心,以為不是什么大病,所以這類患者總是到最后出現爛腳才到醫院就診。”
醫生提醒:雙腳發涼要注意是血管問題
李立恒介紹,很多病人在出現下肢缺血癥狀時往往心腦血管也存在嚴重缺血的危險,如果我們能足夠重視一些血管疾病的危險信號,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就可以做到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大大減少了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李伯就是因為常年的高血壓導致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那么,下肢缺血的危險信號有哪些呢? 李立恒表示,按照患者的臨床癥狀由輕到重可分為四期,這個病的病程簡單來說就是發涼、麻木、無力、跛行、疼痛、潰瘍、壞疽。
Ⅰ期:輕微癥狀期。多數病人癥狀輕微,例如患肢怕冷,感覺麻木,行走易疲勞等。
Ⅱ期:間歇性跛行期。間歇性跛行是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的特征性表現。跛行時間越長,行走距離越短,則動脈病變程度越重。
Ⅲ期:靜息痛期。病變進一步加重,休息時也有缺血性疼痛,即靜息痛。靜息痛是患肢趨于壞疽的前兆。疼痛部位多在患肢前半足或者趾端。
Ⅳ期:即潰瘍和壞疽期。患肢缺血加重出現肢端潰瘍,嚴重者發生肢體壞疽,合并感染加速壞疽。
李立恒提醒,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治療的原則就是盡可能的早發現、早治療,避免在壞疽時才意識到患病。癥狀較輕的患者可選藥物治療,癥狀較重的間歇性跛行或CLI病人應以手術或血管腔內治療為主。“目前利用血管腔內成形術(球囊擴張、支架植入),患者都能取得較好的結果。”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何詩雅 通訊員:高龍)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