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烈頭痛、嘔吐、失語?當心顱內動脈瘤破裂!
顱內動脈瘤是腦血管的常見病,且是在腦血管意外中位居第三的疾病。它可發病于所有年齡的群體,而且破裂前往往沒有任何癥狀,一旦破裂則可能帶來嚴重后果,甚至可在短時間內奪去患者的生命。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們有必要好好了解顱內動脈瘤這一疾病,下面就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黃正松教授來詳細講解。
顱內動脈瘤有哪些病因和分類?4類人群需提高警惕
據黃正松教授介紹,顱內動脈瘤是由于顱內動脈壁先天性缺損或后天動脈硬化、損傷導致局部血管膨出形成的包塊,它隨著血流的沖擊不斷增大,當血壓突然升高時它薄弱的區域可能會出現破裂,從而致病。顱內動脈瘤大概有以下集中:
按大小可分為小動脈瘤(5毫米以下)、中等動脈瘤(5-10毫米)、大動脈瘤(11-25毫米)及巨大動脈瘤(25毫米以上);按形態可分為囊性動脈瘤、梭形動脈瘤、夾層動脈瘤和不規則動脈瘤。
按病因可分為先天性動脈瘤、動脈硬化性動脈瘤、顱內感染性動脈瘤和外傷性動脈瘤;按病情則分為破裂動脈瘤和未破裂動脈瘤。
黃正松教授表示,顱內動脈瘤成因比較復雜,具體以4類人群較為高發,需要提高警惕:
1、老年性動脈硬化嚴重的病人,特別是處于顱內動脈瘤高發年齡段,即55歲-65歲的人群;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
2、存在過度勞累、精神高度緊張、劇烈運動甚至是大便用力過猛行為的人群,這些行為可以使血壓突然升高,從而導致顱內動脈瘤破裂。
3、過量的酒精以及寒冷地區季節變化的刺激都可增加顱內動脈瘤破裂的幾率。另外有心腦血管疾病、長期服用抗凝藥的人群也易出現動脈瘤破裂。
4、先天性顱內動脈瘤雖不是遺傳病,但存在家族多發的傾向,如果發現家人患有顱內動脈瘤,其他有血緣親屬都應進行全面普查,以免漏診或耽誤治療。
破裂顱內動脈瘤的臨床表現是什么?破裂致死致殘率高
顱內動脈瘤破裂的癥狀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對此,黃正松教授介紹說,由于大多數病人會有蛛網膜下腔出血,少數會有腦內血腫甚至破入腦室引起腦室出血乃至腦室鑄型,因此,其典型癥狀大概是這樣的:“患者可感受到爆炸般的突發劇烈頭痛,并伴有噴射狀嘔吐,也可伴有失語、偏癱等癥狀。若病情嚴重,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昏迷。”
顱內動脈瘤破裂發病急、病程進展快還可危及生命,每次出血大約有30%的病人死亡,有些病人甚至沒到醫院就已經死亡;存活病人也有一半左右會嚴重致殘,生活無法自理。因此,一旦發現顱內動脈瘤破裂,應盡快送醫并進行正確的治療。
顱內動脈瘤破裂后的哪些并發癥也是比較可怕的,黃正松教授告訴家庭醫生在線編輯,病人每年約有3-7%會再出血,完全康復且無并發癥只是少數。
此外還有遲發性腦血管痙攣,血分解產物的刺激,引起廣泛彌漫性的腦血管持續性收縮,導致血管內的血流量明顯減少,從而導致廣泛腦水腫、腦梗塞,嚴重時甚至致死,是顱內動脈瘤致死致殘主要原因。
要想避免并發癥的出現,黃正松教授表示需及時清除血腫和持續排出血性腦脊液,緩解和控制腦血管痙攣;第三方面是腦積水,多發生于出血后兩三周,可通過腦室腹腔分流進行治療,預后情況往往較好。
那么,如何診斷顱內動脈瘤?
黃正松教授介紹說,破裂動脈瘤病人為盡快確診搶救,應采用頭部CT和頭部CTA診斷,前者可發現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者可判斷顱內動脈瘤的大小、部位、形狀以及有否腦血管痙攣等。若需進一步治療時 ,也可采用DSA腦血管造影(有創性檢查)。
對未破裂的動脈瘤病人,通過CTA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多可得到明確診斷。若需要進行血管內栓塞治療時,則可進行DSA腦血管造影。
如何治療顱內動脈瘤?效果如何?
據黃正松教授介紹,顱內動脈瘤有兩種治療方式:
開顱手術,適用于伴有腦內血腫和腦室出血或是腦室鑄型需清除血腫的患者,及特殊部位并伴有壓迫效應的顱內動脈瘤,缺點是創傷大、風險高、易有并發癥及康復時間長,昏迷病人尤須慎用。
血管內栓塞治療,屬微創治療,優點是創傷少、風險低、并發癥少、康復時間相對較短,不足之處是價格較高且根治率低于開顱手術。常用于不適用于開顱手術的危重病人以及特殊部位易出現并發癥的動脈瘤。
目前,采用開顱手術和血管內栓塞治療的病人比例約是3:7,隨著技術和醫療材料的發展,未來采用血管內栓塞治療動脈瘤的病人或會進一步增加。
黃正松教授強調,顱內動脈瘤每次出血均可導致約30%的病人死亡,此外病人還需面臨各種并發癥以及致殘的風險。因此顱內動脈瘤一定要積極治療,盡可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
首先,患者應在動脈瘤破裂后72小時內進行早期治療,此時治療療效更顯著,可明顯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其次,應根據病人的情況進行綜合判斷,選擇療效更好更安全的療法。另一方面,醫療團隊也要做到專業化并進行系統全面的協調合作。
近20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破裂顱內動脈瘤病人的療效不斷提高,死亡率和致殘率逐漸下降。對治療后存活但伴有功能障礙的病人而言,尚需半年至一年或更長的時間進行系統康復治療, 病人和家屬要有耐性。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要手術治療治療嗎?
部分患者可在體檢時發現未破裂動脈瘤,這時候到底要不要治療成為困擾他們的問題。黃正松教授指出,大多數患者這時都無癥狀,只有極少數病人可因巨大動脈瘤出現面部麻木、重影、視力下降、眼瞼下垂、瞳孔散大、眼球活動受限等癥狀。
是否需要手術治療,黃正松教授表示可從多個方面進行評估。首先可看大小,5毫米內的小動脈瘤一般定期隨訪觀察即可,只有發現動脈瘤體積增大或是形態改變時才需手術。大于5毫米的動脈瘤則需綜合分析。
其次是看形狀,不規則動脈瘤、窄頸動脈瘤和乳頭樣突起的動脈瘤易破裂,也需手術治療。然后是位置,前交通動脈瘤、后交通動脈瘤、大腦中動脈分叉部動脈瘤以及基底動脈頂端的動脈瘤等特殊部位的動脈瘤容易破裂,都需積極治療。
此外,巨大動脈瘤產生壓迫效應并帶來癥狀時,也需手術治療解除癥狀。最后,嚴重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病人的動脈瘤破裂風險更高,一般也需積極手術治療。
目前,歐美發達國家某些醫院以及國內少數大醫院可通過核磁共振的特殊檢查項目對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病人進行篩查,通過高分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檢查結果判斷病人是否需手術治療,但此技術仍在臨床研究階段,最終結論還需更多前瞻性臨床研究結果來確定。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何詩雅 通訊員:梁嘉韻)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