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補得對,健康暖暖過冬天!
冬至進入數九寒天,來到一年中最冷的季節。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冬令進補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習俗之一,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主治中醫師潘素芬和大家聊聊。
冬至進補正當時
“萬物皆生于春,長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應之。”即冬季應講究“養藏之道”,也就是說,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積蓄的最佳時機。冬天人們食欲大增,脾胃運化轉旺,此時進補能更好地發揮作用,不僅能調養身體,還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那么,冬令進補應選在什么時間最好呢?《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具體地說,節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說明在冬至前后進補最為適宜。
三類人群進補當注意
俗話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專家指出以下三類人群進補應當注意。
1、小兒內臟嬌嫩、易虛易實,飲食又往往不知節制,以致損傷脾胃,其在冬令的補益當以健脾胃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棗、薏仁等食物。
2、青年學生日夜讀書,往往休息睡眠不足,心脾或心腎虛,其在冬令的補益可選用蓮子、首烏等。
3、不少中年人工作繁忙,不注意休息,而導致氣血耗傷,故冬令補益以養氣血為主,可食龍眼肉、黃芪、當歸等。
根據體質來進補,食療來幫忙
中醫進補可分為補氣血陰陽,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進補。
1、氣虛
常見癥候:精神倦怠、語聲低微、易出虛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
建議服用大米、糯米、花生、山藥、胡蘿卜、豆漿、雞肉等具有益氣健脾功效的食物。
2、血虛
常見癥候:面色萎黃、唇甲蒼白、頭暈心悸、健忘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
建議服用動物肝臟、動物血制品、龍眼肉、荔枝肉、桑椹、黑木耳、菠菜、胡蘿卜、豬肉、海參、魚類等具有一定的補血作用的食物。
3、陽虛
常見癥候:面色皚白、四肢不溫、陽痿早泄、納少便溏、舌淡嫩、脈微細。
建議服用羊肉、蝦類、鹿肉、核桃仁、韭菜、枸杞子、鴿蛋、鱔魚、淡菜等具有補陽助火功效的食物。
4、陰虛
常見癥候:潮熱盜汗、五心灼熱、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澀、舌紅少苔等。
建議服用銀耳、木耳、梨、牛奶、雞蛋、葡萄、白菜等有滋養陰液、生津潤燥的食物。
溫暖小食譜,暖身更養顏
在這里,專家推薦3個溫暖小食譜,希望大家都能健康暖暖過冬至。
1、三紅補血益顏粥
原料:血糯米50克,紅棗10個,枸杞1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紅糯米淘洗清潔,用凈水浸泡4—6小時,紅糯米倒進砂鍋,大火把紅糯米煮沸后持續中火煮20分,再參加枸杞和紅棗,中火煮20分鐘后,改為小火熬1小時。煮好后,放進紅糖,即可食用。
功效:補血、養顏。血糯米具有養肝、養顏、澤膚等功效,適用于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面色蒼白、皮膚干燥及身體瘦弱者食用。在嚴冷且干燥的冬天,年輕女性不妨適當食用血糯米,以起到養顏護膚的作用。
2、當歸生姜羊肉湯
原料:當歸20克,羊肉50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原料洗凈切塊備用。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后五六分鐘撈出羊肉。重新換水燒開后,放入羊肉、姜、當歸、料酒、鹽,燉1小時。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
3、蓮藕豬脊湯
原料:連骨豬脊500克,蓮藕250克,蔥段、姜片、料酒、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蓮藕洗凈,切成厚片;豬脊髓洗凈,入沸水中氽燙后撈出,瀝干水分。將豬脊髓與藕片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放入蔥段、姜片和料酒,用大火燒開后轉用小火慢燉約150分鐘至熟,撈去蔥段、姜片加入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補髓。
(指導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主治中醫師潘素芬)
(責任編輯:家庭醫生在線 通訊員:王劍、葉美琪)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