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調肝除濕助氣行
4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也是人們掃墓祭祖的傳統日子。“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正是清明時期氣候特點及情緒變化的真實寫照。清明期間氣候潮濕,常有小雨,再加上緬懷先祖,難免憂傷,情懷不暢。中醫認為憂思傷脾,郁結傷肝,濕阻脾胃,濕困滯氣。潮濕、憂傷均會傷人,容易引起人體不適,甚至發生疾病。所以,調肝健脾,行氣化濕是清明時期養生調理的重點。
外出踏青,助氣運行
清明是春季的第5個節氣,此時已入仲春,春暖花開,春色盎然。清明期間雖時有小雨,但也有天朗氣清、陽光明媚的時候。今年清明剛好有3天小長假,此時正適合外出游玩,踏青登山,活動筋骨,增強體質。所謂“動則生陽”,春季正是陽氣生發的季節。隨著仲春的到來,氣候漸暖,人體陽氣也由內向外透達。清明期間的踏青活動,正有利于助長體內的陽氣生發,促進氣血的運行。中醫認為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所以適當的運動,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心血管功能。同時,氣的運行順暢,又能促進體內營養物質的輸布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另外,行氣能化濕,氣的運行正常,可減少當前梅雨季節濕氣在體內的積聚,從而減輕體倦、身重、肢體酸楚等濕困癥狀。需注意的是,春季運動不宜過劇過大,特別是踏青登山應量力而行,以免運動過度, 汗出過多,氣隨汗泄,反而耗傷身體。
緬懷先祖,調暢情志
清明節是中國人祭祖掃墓、追悼先人的傳統節日,人們在寄托哀思、追憶逝者的同時,也要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老年人更易產生落寞哀思,引起身體不適。春天人體肝氣偏旺,肝陽升發,情緒易受影響,血壓容易波動,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更要注意調暢情志,不要過度傷心,最好有親友陪伴,以防意外發生。
其實喜怒憂思等情志活動人皆有之,但悲傷、抑郁的情緒太過或持續過久,超越了人體生理和心理的調節能力,就會引起機體功能失調,引發身心疾病。
飲食化濕,不宜寒食
清明正是一年中最潮濕的梅雨時期,南方地區更是經常濕霧籠罩,衣服難干。此時濕氣縈繞,人體氣機運行不暢,人們常感體倦疲乏,頭重昏朦,食欲欠佳,甚至大便溏泄。濕邪困阻,濕郁氣滯,首選藿香、陳皮煎水內服,有芳香化濕,行氣消滯功效。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易傷陽氣,此時濕困脾胃,食欲欠佳,可適當進生姜、辣椒等辛溫食物以助陽化濕,醒脾開胃。因為辛辣食物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胃酸分泌,增強食欲,所以“吃辣能下飯”正是這個道理。有些地方也將清明節稱為“寒食節”,還保留著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不過,這樣的做法并不可取。因為寒食傷胃,易損人體陽氣,且又傷脾助濕,不利于濕邪運化。清明時節,濕氣太重,飲食調理更應注意,一切寒涼傷脾困濕的食物均不宜吃,并且注意飲食有度,特別要保護好脾胃的正常功能。
舊病易復,遠離發物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春天人體陽氣升發的同時,也易引動體內伏邪,引起舊病復發,特別是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皮膚過敏的發作。清明之時,春暖花開,濕氣彌漫,微生物滋生增長,花粉、粉塵彌散于空氣中,螨蟲、霉菌積聚在衣服、床鋪、沙發等布物里。這些都是過敏源,過敏體質的人一經接觸則易致敏,引發呼吸道或皮膚的過敏癥狀。如春季常出現的頭面部、手部等皮膚外露部位的皮疹,也叫春癬,是皮膚花粉過敏的表現。晨起打噴嚏、流清涕的過敏性鼻炎癥狀,是對粉塵、霉菌過敏的反應。遠離過敏源是預防過敏性疾病的首要措施,天氣晴朗,陽光普照的時候,及時晾曬衣物、床褥也能殺滅致敏微生物,減少過敏癥狀的發生。另外,清明前后還有許多疾病易復發,如關節炎、胃病等,對于患有多種慢性病的患者則應注意,在這段時間內要忌食蝦、蟹、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發物”,中醫認為此類食物均為動風生痰、發毒助邪之品,容易引起舊病復發。
清明食療方:
1、藿香陳皮飲
材料:藿香l0克,陳皮5克,糖適量。
制法:藿香、陳皮放煲內,加水2碗,水煎片刻,去渣加糖,代茶飲。
功效:芳香化濕、行氣消滯,適用于體倦身重,脘腹滯滿,舌苔白膩之人。
2、疏肝健胃飲
材料:青皮l0克,陳皮5克,生麥芽20克,糖適量。
制法:青皮、陳皮、生麥芽放煲內,加水2碗,水煎片刻,去渣加糖,代茶飲。
功效:疏肝理氣、開胃消滯,適用于情緒不暢,脘腹脹悶,食欲欠佳之人。
3、淮山芡實扁豆排骨湯
材料:淮山15克,芡實15克,北芪15克,白術10克,薏米15克,扁豆15克,豬排骨200克。
制法: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淮山、芡實、北芪、白術、排骨洗凈,然后將全部材料放進煲內,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醒胃、祛濕抗疲勞,對于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4、陳皮蓮子薏米水鴨湯
材料:陳皮5克,蓮子30克,薏米30克,淮山15克,生姜15克,水鴨肉250克。
制法:水鴨肉洗凈、斬件,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蓮子去心洗凈,淮山、陳皮、生姜洗凈,然后將全部材料放進煲內,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濕止瀉,對于健脾濕重、大便稀溏者尤宜。
(責任編輯:家醫在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