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類傳染病包括哪些及相關特點
二類傳染病是指國家根據傳染病的傳播方式、速度及其對人類危害程度進行分類中的一類傳染病,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等。
1.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由SARS冠狀病毒引起,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起病急,癥狀嚴重,可導致呼吸困難等。
2. 艾滋病: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傳播,會破壞免疫系統,導致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
3. 病毒性肝炎:常見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傳播途徑多樣,如甲肝和戊肝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傳播。
4. 脊髓灰質炎: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可導致肢體癱瘓。
5.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由禽流感病毒某些亞型毒株引起,主要通過接觸感染禽類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傳播。
6.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通過飛沫傳播,傳染性強,常有發熱、皮疹等癥狀。
7. 流行性出血熱:由漢坦病毒引起,主要通過鼠類傳播,有發熱、出血、腎臟損害等表現。
8. 狂犬病:由狂犬病毒引起,主要通過病獸咬傷傳播,一旦發病,病死率極高。
9. 流行性乙型腦炎:由乙腦病毒引起,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多見于兒童,常有高熱、驚厥等癥狀。
10. 登革熱:由登革病毒引起,通過伊蚊叮咬傳播,可出現發熱、皮疹、關節疼痛等。
11. 炭疽:由炭疽芽孢桿菌引起,可通過接觸、吸入或食入感染,皮膚炭疽較為常見。
12. 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分別由痢疾桿菌和溶組織內阿米巴引起,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常有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
13. 肺結核: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常有咳嗽、咳痰、咯血等癥狀。
14. 傷寒和副傷寒:分別由傷寒桿菌和副傷寒桿菌引起,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有持續發熱、相對緩脈等表現。
15.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由腦膜炎奈瑟菌引起,通過飛沫傳播,常有高熱、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
16. 百日咳:由百日咳桿菌引起,通過飛沫傳播,咳嗽劇烈且持續時間長。
17. 白喉:由白喉桿菌引起,通過飛沫傳播,可出現咽部假膜、心肌炎等。
18. 新生兒破傷風:由破傷風梭菌引起,常在出生時臍部感染,出現牙關緊閉、苦笑面容等。
19. 猩紅熱: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通過飛沫傳播,有發熱、皮疹、草莓舌等。
20. 布魯氏菌病:由布魯氏菌引起,主要通過接觸患病的家畜及其分泌物傳播,常有發熱、關節疼痛等。
21. 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引起泌尿生殖系統炎癥。
22. 梅毒:由梅毒螺旋體引起,通過性接觸、母嬰和血液傳播,可侵犯多個器官。
23. 鉤端螺旋體病:由鉤端螺旋體引起,接觸疫水是主要傳播途徑,常有發熱、黃疸、腎損害等。
24. 血吸蟲病:由血吸蟲引起,接觸疫水感染,可導致肝脾腫大、腹水等。
25. 瘧疾:由瘧原蟲引起,通過按蚊叮咬傳播,周期性發作發冷、發熱、出汗等。
二類傳染病對公眾健康具有較大危害,預防和控制這些傳染病需要采取綜合措施,包括加強監測、提高公眾衛生意識、做好個人防護、及時接種疫苗等。一旦發現疑似病例,應及時就醫診斷和治療。
(責任編輯:家醫在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瀘州皮膚科比較好的中醫院
2025-01-15三亞哪個中醫院的皮膚科好
2025-01-15桂林哪個中醫看皮膚科好
2025-01-15韶關的中醫院看皮膚科哪個好
2025-01-15濟寧哪個醫院中醫皮膚科好
2025-01-15煙臺哪個中醫院皮膚科最有名
2025-01-15九江哪個中醫院皮膚科好
2025-01-15九江哪個中醫院皮膚科比較好
2025-01-15
熱門文章
食物中毒后采取催吐措施是否可行
2025-01-23被蟲子咬后發生過敏性休克如何處理
2025-01-23埃博拉病毒的傳染途徑有哪些
2025-01-23手臂上出現紅色小血點的原因有哪些
2025-01-23艾滋病疫苗的種類有 80 種嗎
2025-01-23糖皮質激素是何種藥物及副作用有哪些
2025-01-23艾滋病患者身上的皮疹有何特征
2025-01-23產后一年怎樣科學有效地減肥
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