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旅行,不要忘記保護膝蓋
膝部損傷的主要類型和緩解方法:
1.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人的膝關節是所有關節中面積最大的關節,承受體重的主力,它由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組成,其前有髕骨,其中間有“軟墊”即半月板,周圍有強壯關節囊、肌肉及韌帶保障了關節的穩定。
體重是膝關節承受的垂直應力,復雜的人體動作如打球的轉體,上廁所的蹲起動作等是側方的應力。如受力過大,膝部關節的兩塊半月板容易受到損傷,尤其在旋轉力過大時更易發生半月板撕裂傷。
半月板損傷伴有關節囊的損傷,因血液循環豐富,容易出血并形成膝關節腔的積血、疼痛及腫脹。旅途中膝部扭傷疼痛是常有的事,只要不腫就可不必擔心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是軟骨組織,幾乎沒有血液供應,一旦損傷難以愈合,是形成傷后關節疼的原因。手術摘除半月板、通過關節內窺鏡技術去除小片撕裂及條形撕裂是易被接受而有效的方法。半月板損傷并非都要立即手術,走路小心保持膝部穩定,關節仍可活動。但有時小的裂片可因走不平坦的路或不協調的姿式等因素而移動,卡在關節間隙的某處,立即劇痛不能行路,醫學上稱為“關節交鎖”,經活動或處理又可“解鎖”,癥狀隨著一聲彈響立即消失。應該對關節交鎖這一特殊現象有所認識。有經驗的患者經過多次體驗往往會自己解鎖,即放松下肢肌肉,輕輕晃動及屈伸膝關節(屈曲旋轉手法),以達到緩解。
${FDPageBreak}
2.膝關節游離體
關節交鎖不僅由半月軟損傷引起,還有一個原因是關節內的游離體,其體積甚小,本質是小片軟骨因創傷或變性等原因而由關節面上脫落下來,形如豌豆大小,不骨化者X線照不出來,偶爾可摸到,旋而又不知去向,竄來竄去移動很快,故又稱“關節鼠”,它同樣能卡在關節間隙中,形成交鎖,反復出現以致引起關節腔積液,因平時不疼,往往忽視。癥狀及處理同半月板損傷。
3.髕骨軟化癥
膝關節疼的另一常見的原因是髕骨軟化癥。髕骨是膝前方的一塊圓形骨質,也是膝關節的組成部分,位于股骨下端內外髁間窩的前方,髕骨后面的軟骨面與之相關節。膝關節屈伸活動時髕骨關節面互相接觸可起支點作用,髕骨上下都有韌帶相連,膝關節伸直時,股四頭肌腱帶動髕骨向后擠壓股骨髁,起穩定膝關節的作用。
膝關節反復扭傷或不合理的運動姿勢可引起髕骨關節面的磨損,軟骨失去光澤及彈性,部分軟骨軟化脫落,移動髕骨則引起疼痛。日常活動尚能忍受,只是容易疲勞。活動稍多即招致膝關節疼痛。病人對醫學知識不熟悉,誤以為是全部髕骨軟化,實際病變為髕骨的軟骨軟化。走路過多或道路不平可引起膝關節積液,關節腫脹,旅途中是難以預料的。只要及時休息,恢復很快。如果必須照常活動,趕上行程,可去醫院做關節腔內強地松龍注射,加快癥狀的消失。
${FDPageBreak}
我們應該怎樣預防損傷呢?
人在下山的時候,1)膝關節總是處在交替屈膝負重的狀態中,這時韌帶松弛關節很不穩定,全靠支持帶維持,當關節有橫向位移時,極易損傷支持帶,產生細小的纖維段裂,毛細血管出血。表現為:膝內側或外側疼痛,以下山時為重。2)屈膝時關節不穩定,如果受到側向外力或滑動,重心不穩,可扭傷膝關節,造成半月板損傷。表現為:關節內劇烈疼痛,不能屈伸活動,合并關節囊損傷致關節腫脹。
不要過大的負重,如果要鍛煉,可由小漸大不要突擊登山過猛,勻速省力。
途中適當休息,以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并補充水分。
帶護膝,加強關節保護。
對于素有膝關節病的人,不宜登坡度過陡的山或上下大的臺階。
總之,登山勿忘保護關節,使它能更好更長的工作。
(責任編輯:王煜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乳腺結節可以不去治療嗎
2024-11-01消化不良患者何時服用參苓白術散好及注
2024-10-31抗病毒口服液對風熱感冒有無療效?
2024-10-31山海丹膠囊的正確服用劑量是怎樣的?
2024-10-31肺癌患者服用華頤威麥寧膠囊有何不良反
2024-10-31薏米紅豆粥具有哪些功效?
2024-10-31腎寶片的服用方法是怎樣的
2024-10-31同仁堂西黃丸的療程一般是多久?
2024-10-31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