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侵占生活正成為生活之殤
職業侵占生活,正在成為我們的生活之殤。這是轉型期社會的集體癥狀,不分性別,不分階層,工作第一、生活第二,作為職場潛規則被規定下來。我們之中的每一位,幾乎都在經歷著這一切。身邊也不乏讓我們震撼的見證。我們為什么允許職業如此侵占我們的生活?
那一天,在辦公室,肖菲突然聽到羅佳說:“我覺得自己沒有了生活。”這句話讓她一震,驚起一層雞皮疙瘩。肖菲絕沒想到,好強、不服輸、總是干勁十足的羅佳會說出這句話。而這分感受,竟與自己如此相同。
這相同是由每天中午永遠不定點吃就的午飯、晚上做不完的方案以及在京滬之間打著“飛的”當天往返之類的節奏構成的。這相同也是由她們的角色決定的,她們都是公司的業務骨干。誰也不知道為什么,每天都有無以計數的事情等著做。
“你看公司里的小姑娘,天天有時間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下班后不是上那兒去玩就是去這兒吃。我的生活里還剩下些什么?!”聚會,推掉。電影、書籍,擱置。年假,作廢。而在每一個24小時里,減掉不充分的睡眠,減掉給孩子和家人所盡的少得不能再少的義務,余下時間就只有工作。這幾近無邊的責任與付出,最終積累成一種情緒:不快樂!
${FDPageBreak}
都是“都市苦命人”
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這樣的不快樂!他們戲謔地稱自己為“都市苦命人”。這苦命包括:貸款買了大房子沒時間享受;辦了健身卡沒時間鍛煉;忍著身體的不適沒時間上醫院;有漂亮的整體廚柜卻大部分時間在餐館里胡吃海塞些油膩膩的飯菜。工作像大霧一樣彌漫在我們的生活中,稍無警覺,就變成了全部。具體可見的是時間的缺失,隱形的卻是另外一些東西。
35歲的鄧妍,剛剛拿下一單漂亮的銷售定單,同事們都對她側目相看。但這興奮,和此前長達3個月的焦慮相比,極其短暫。“有多少次,我都陷在徹底的絕望里,帶著一定要放棄的念頭上床,又在第二天起床時,再給自己打一口氣。但我付出的是什么呢?”鄧妍付出的,甚至無法與他人道出。那是鏡子里失去女性潤澤的臉;是一個人拖著疲憊的雙腿打開黑暗房間時的寂寞;是每天早起匆匆喝完中藥出發、晚上再喝完中藥上床的機械。
“我懷疑自己的生活。這是無趣、枯燥、沒有溫度的生活。”鄧妍甚至認為,那些掙到的錢,在無人分享快樂或痛苦的狀態里,毫無意義。心理學認為,人最深層、最重要的情感訴求就是親密關系,沒有它,工作取得再高的成就,也無法讓自己真正踏實、安定下來。遺憾的是,“我想建立親密關系,但太麻煩了。”它甚至比在職場上的競技還難。為了逃避這無法面對的孤獨,為了自我價值感的滿足,我們像上癮一樣,愈發將更多的精力投注在職場上。
${FDPageBreak}
不被接受的“空”和“閑”
“中國夫婦兩人都得上班,所以他們沒有時間做飯。當晚上他們筋疲力盡回家時,在倒在床上睡覺前最高效的做飯方式就是加熱速凍餃子。”英國《泰晤士報》在報道投資者對速凍食品行業充滿興趣時如是說。
這黑色幽默,表達的正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現實。在如此高速的經濟發展中,每個人都認同一件事:不拼命,就被拋棄。但正是如此,職業不僅侵犯著我們的生活,更侵犯著我們的生命。這樣說并非危言聳聽。
比這個說法更殘酷的是一樁樁被稱作“過勞死”的命案,以及一個個沒有被稱作“過勞死”卻被病魔奪走生命的年輕人。年初,我們已經看到34歲就告別世間的時尚雜志編輯、博客名人原曉娟。
現在,湖南衛視的汪涵,這個因幽默而受人喜愛的主持人,消失在大家視野里近兩個多月,又出現了。他因為過度勞累,得了肝病(是不是肝硬化?未承認)。一個累成這樣的人,卻還在為躲不過去的公眾期待、看似不可或缺、很有意義的工作而拼命。他的行為,和那時術后休養中還堅持寫博客、接受各種采訪的原曉娟有什么區別?
身體已經不得不用停下、不配合的方式給我們警告了,為什么我們依然認為,“閑”和“空”的狀態,是那么的不能接受、沒有價值感?是誰把這樣的觀念凌駕于生命之上?
${FDPageBreak}
我們慢慢認同這一切
奧修說,生命最完滿的存在,是做我們自己。可惜的是,由于對職業所代表的社會價值的高度認同,我們甚至不知道今天的自己,所行所言所擁有的性格,有多少還是出于自己的本性。
當公司高管4年,鄭成嘉在最疲憊、最不愉快的時候,常會不自覺地回想沒做領導時的自己。她曾是那么自由爽快,愛玩,愛亂開玩笑,敢于仗義執言,最恨逢場作戲。而現在,規則,不,也許是教訓,讓她日益收斂起真實的自己,甚至從著裝上,都能看得出來,休閑、風格化的著裝幾乎不再穿了,一律由清一色深灰、墨藍的刻板職業裝構成——而這曾是她最恨的。為了維護領導的尊嚴,為了錯綜復雜的關系,為了一再要求提高的業績,她變得越來越不苛言笑。甚至在與先生的關系里,她也不自覺地運用著說一不二的強勢風格。不僅是先生,連她都覺得,眼前的這個女強人不是她自己。
身在其位,當職業角色作如是要求的時候,我們必須盡快學會接受。但如果對接受沒有警覺,不畫一道界線,這些要求就會侵占我們的內心。“當我們對職業要求過度認同,會把職業的價值觀內化到自身,因而波及日常生活中的關系。”中國研究職業枯竭的心理學家許燕教授說,這對關系的傷害可能是無可挽回的——而我們每個人,其實都需要從這些對我們至關重要的關系里獲得支持和能量。
${FDPageBreak}
不敢面對的自己
據說,“學校”一詞,源自希臘語“閑暇”。這意味著,閑暇和求知不可避免地聯系在一起。一個過度忙碌的人,不僅沒有時間求知,滋養心靈,他/她甚至也無法和自己待在一起。這也許就是忙碌的真實意圖:他/她不想和自己待在一起。為什么呢?
“現在,我心里老有一種聲音,總有一天,我一定把眼前的生活徹底放棄,我恨死了每天有這么多人,員工、投資方,還有我爸我媽,整天對我充滿期待的樣子。”張婧狠狠地說著這些話。她早先做銷售,在圈內聲名鵲起,現在做了個代理公司。
在做公司的階段,她一如既往地相信,人與人之間只有互相滿足,才有價值,才能推進事業。于是,滿足別人的愿望,成了她最強的動力。在一次讓人憤怒的官司之后,她從焦頭爛額的忙碌中停了下來,一個人跑到柬埔寨靜靜地想這一切。她突然發現,她內心里有個小孩,從來沒被好好地疼愛過,一直被責任、要求和期望壓著,連哭泣的聲音都被壓住了。“我其實根本不敢聽‘她’的聲音。因為從小到大,我就籠罩在父親的苛責里,另一邊是母親柔弱但深厚的期望。我就覺得向父親證明自己,不讓母親失望是我必須做的。否則,自己確實像我爸說的那么差,也不配得到母親的愛。”張婧說。
成長先是
(責任編輯:溫小軍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乳腺結節可以不去治療嗎
2024-11-01消化不良患者何時服用參苓白術散好及注
2024-10-31抗病毒口服液對風熱感冒有無療效?
2024-10-31山海丹膠囊的正確服用劑量是怎樣的?
2024-10-31肺癌患者服用華頤威麥寧膠囊有何不良反
2024-10-31薏米紅豆粥具有哪些功效?
2024-10-31腎寶片的服用方法是怎樣的
2024-10-31同仁堂西黃丸的療程一般是多久?
2024-10-31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