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首要任務在于養心
中國人講情義,說“為哥們兩肋插刀拼了性命”,他不會說“拼了生命”。諸葛亮在《出師表》里寫道,“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他寫的是性命,他不說“茍全生命于亂世”。實際上,以諸葛亮的本事,在當時完全可以北走魏,東奔吳,在曹操或孫權處謀個一官半職,以安享天年。但他沒有,他就跟著劉備入西蜀不毛之地,這就是性情使然,這就是性命與生命的區別。孟子說過:“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從生命角度來講,牛也好,狗也好,人也好,是一樣的,都是一個個的生命。人也是,從飲食從物質上
講人和人也是沒什么區別的,人的區別在于性命、性情,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也在于此。
換句話說,一個腦死亡的人,生命還在,性命卻沒有了。這就是生命和性命的不同。
懂得了這些,那么養生就不僅僅是今天吃點什么、明天喝點什么。孔令謙養生箴言:養生不僅僅是養護生命,同時也是在養護你的性命,是和你的人生密切相關的一個概念。這樣的問題了。
《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養生首務在養心,要注意培養自己良好的性格、性情。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沒有一個良好的德性,如何能夠健康、長壽?!
《黃帝內經》中說:“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就可年皆百歲,而動作不衰,養性之理。”長壽老人大多性格開朗,性情平和,很少生氣,遇事心胸豁達,極少與人發生爭執,為人厚道,不在小事上計較。其中的秘訣就是知足常樂,衣食隨緣,不懷恩怨,甘于淡泊,修身養性,與世無爭。
所以中國自古有“仁者壽”之說。一個做虧心事的人,夜不能寐,擔驚受怕,他能長壽嗎?可見“仁”這個意義是非常之大的。“仁”其實也是人的本質。孔子說,“人者仁也”,人就是“仁”,是善,善也。養生,是一種心態。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乳腺結節可以不去治療嗎
2024-11-01消化不良患者何時服用參苓白術散好及注
2024-10-31抗病毒口服液對風熱感冒有無療效?
2024-10-31山海丹膠囊的正確服用劑量是怎樣的?
2024-10-31肺癌患者服用華頤威麥寧膠囊有何不良反
2024-10-31薏米紅豆粥具有哪些功效?
2024-10-31腎寶片的服用方法是怎樣的
2024-10-31同仁堂西黃丸的療程一般是多久?
2024-10-31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