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陳曉旭因乳腺癌去世 女性乳腺養護實錄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資料統計,發病率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它的發病常與遺傳有關,40—60歲之間、絕經期前后的婦女發病率較高。通常發生在乳房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一種嚴重影響婦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男性乳腺癌罕見。
主要癥狀
主要癥狀表現為:乳腺腫塊、乳腺疼痛、乳頭溢液、乳頭改變、皮膚
乳腺癌細胞改變、腋窩淋巴結腫大。只要廣大女性能有較強的防癌意識,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認真地做好自我檢查,隨著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相信癌癥絕不是不治之癥。
主要誘因
1 年齡:在女性中,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在月經初潮前罕見,20歲前亦少見,但20歲以后發病率迅速上升,45~50歲較高,但呈相對的平坦,絕經后發病率繼續上升,到70歲左右達最高峰,死亡率也隨年齡而上升,在25歲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時始終保持上升趨勢。
2 遺傳因素:家族的婦女有第一級直親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 其他乳房疾病
4 月經初潮年齡:初潮年齡早于13歲者發病的危險性為年齡大于17歲者的2.2倍
5 絕經年齡:絕經年齡大于55歲者比小于45歲的危險性增加
6 第一次懷孕年齡:危險性隨著初產年齡的推遲而逐漸增高,初產年齡在35歲以后者的危險性高于無生育史者
7 絕經后補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長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
8 口服避孕藥
9 食物:尤其是攝入大量的脂肪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
10 飲酒
11 體重增加可能是絕經期后婦女發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
12長期抽煙
13卵巢功能 乳腺受卵巢激素的調節。雌激素是乳腺發育的基本刺激素,亦是乳腺腫瘤發病的先決條件之一。有人認為,雌酮和雌二醇的異常增加與雌三醇的缺乏是乳腺腫瘤的發病原因之一,已得到臨床檢查的支持與動物實驗的證明。而且男性乳腺腫瘤患者少見,約為女性患者的1%,此亦說明可能與男性無卵巢激素有關。
排查六法
近年來乳腺癌發病率有上升趨勢,醫師一直呼吁:早發現、早治療,早起患者十年生存率在90%以上。 乳腺檢查有下列檢查程序:乳房B超檢查和乳房鉬靶X光檢查——若有無法辨別的腫塊或膿腫——細胞學穿刺檢查。
第一種:每月自檢:每個女人要在每個月月經結束后的第五天做自我檢查。方法是手涂肥皂,用中指和食指的指腹以敲擊方式順時針搜索這個乳房,以及腋窩與鎖骨窩。 提示:不少病患早期的乳腺癌根本摸不出來,所以不能完全依賴自我檢查,上醫院定期檢查更為重要!高加索人種(歐美人種)的乳房脂肪比例較大,鉬靶實驗的檢查負荷率較高;蒙古人種(東亞人種)乳房脂肪比例較小,腺體密集,B超+CDFI篩查為首選方式。
第二種:醫生觸診:專科醫生是很有經驗的,以觸診的方式判斷有無腫塊也更為精確。這種簡單的觸摸可以篩選出相當一部分的患者。
第三種:紅外乳腺掃描檢查
第四種:B超檢查:當醫師懷疑乳腺有腫塊,得做B超檢查,能用來判斷腫塊性質和位置。現常規聯用CDFI,根據血流信號提示腫塊的良惡分型。 提示:它對直徑在1厘米以下的腫塊識別能力較差,可能會漏診較小的腫塊。
第五種:鉬靶x線檢查:這是目前初步判斷乳腺癌最準確的方法 提示:建議女性在40歲以后,或有高危因素(如乳腺癌家族史、乳腺原位癌等)的女性,每年定期做鉬靶檢查。
第六種:細胞學穿刺檢查:
(責任編輯:張燕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