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溫服“清熱”中藥效果更佳
“藥熬好了,快趁熱喝了吧。”我們經常聽到人們這樣說。其實,中藥未必都要趁熱喝。
傳統的中醫理論對口服湯劑的溫度是非常講究的,光服法就有十多種,具體到藥水溫度就有三種:溫服、熱服和涼服。對于服中藥,中醫有句古語,叫做“陽病熱服,陰病涼服”。因此,涼服與熱服,應根據情況具體分析,治療熱病的藥可涼服,而治療寒證宜熱服。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掌握服藥的溫度。
夏季“清熱”藥溫服更好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煮后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晾至30℃~40℃時再喝。特別是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如瓜蔞仁、乳香等。溫服和胃益脾,能減輕刺激。丸、散類的中成藥應該以溫開水送服,這也是溫服的一種。發散風寒的中藥如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等,應該“熱服”。對于清熱類中成藥片劑或膠囊劑,用溫水或涼開水送服比較好,水溫太熱,會導致藥物中的揮發性成分揮發掉。而對于感冒清熱顆粒等顆粒狀清熱類中成藥,通常會含有一些清溫解表的成分,水溫過熱也會影響藥效。因此,對于這類顆粒狀中成藥,應當用60℃~70℃的水沖開,等水溫降至40℃左右時再服用。
在我國南方,夏天經常服用的一些“涼茶”,實際上也屬于中藥的一種。顧名思義,很多涼茶都是晾涼了喝,清涼解暑效果才更好。
一般,患有“陽病”的患者多表現出熱證,會表現為周身發熱、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黃、舌質紅、舌苔黃、脈搏快等:而“陰病”多表現為寒癥證,出現惡寒發熱、無汗、脘腹冷痛、肢冷神靡、舌淡、苔薄白等。
最后,在中藥方劑中,有個小竅門就是,一般情況下,叫做“湯”(如“桂枝湯”等)的多數熱服,而叫做“飲”(如達原飲)的多數需要涼服。
推薦閱讀:
很多人都喜歡在中藥煎出來后趁熱服下,怕放涼了失去療效,也有人認為冷服比熱服好,那么到底是冷服好還是趁熱服好呢?應該說中藥煎劑是冷服或熱服應根據病情、藥性、季節、以及體質等多方面來決定,不應一概而論。
有些人則認為吃中藥就像是吃青菜,越新鮮越好。那么,中藥到底是新鮮的好,還是陳的好呢?專家表示,普通的藥材越新鮮越好,特殊的藥材必須要經過炮制才能使用。
(責任編輯:徐茜茜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乳腺結節可以不去治療嗎
2024-11-01消化不良患者何時服用參苓白術散好及注
2024-10-31抗病毒口服液對風熱感冒有無療效?
2024-10-31山海丹膠囊的正確服用劑量是怎樣的?
2024-10-31肺癌患者服用華頤威麥寧膠囊有何不良反
2024-10-31薏米紅豆粥具有哪些功效?
2024-10-31腎寶片的服用方法是怎樣的
2024-10-31同仁堂西黃丸的療程一般是多久?
2024-10-31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