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養生] 9個細節看你是否需要補血
2017-05-16摘要:頭發油膩,則說明脾肺不和,脾的氣太過,肺的氣又虛,就會出現頭油過多的現象。頭發的生長速度跟肝血相關,如果肝血不足,頭發長得慢、易干枯。 查看全文>>
家庭醫生在線中醫養生欄目為網友介紹包括傳統的中藥、針灸、拔罐、穴位、經絡等傳統療法。
摘要:頭發油膩,則說明脾肺不和,脾的氣太過,肺的氣又虛,就會出現頭油過多的現象。頭發的生長速度跟肝血相關,如果肝血不足,頭發長得慢、易干枯。 查看全文>>
摘要:在補血的同時,又有涼血止血作用,對婦女月經過多和咯血、吐血、血衄、痔瘡出血等病人具有標本同治的效果。黑木耳的膠體吸附力較強,能消化纖維一類物質、吸附腸內殘渣,起…… 查看全文>>
摘要:眼睛與肝臟聯系緊密。“肝藏血”,即肝臟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而且“肝開竅于目”。雙眼受到血的給養才能視物,而過度用眼,會使肝血虧虛,使雙目得不到營養的供…… 查看全文>>
摘要:銀耳素有窮人的燕窩之美稱,其實從銀耳的養生價值上看的話和燕窩可以說是不相上下的,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價格相對比較便宜。銀耳本身就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而用銀耳同紅棗一…… 查看全文>>
摘要:功效:芹菜粥清淡易消化,含有豐富的植物纖維素,是適宜春季常服的粥類。芹菜粥還具有清肝明目、解毒利水的作用,對于頭痛、眩暈者尤為適宜。 查看全文>>
摘要:紅薯性味甘平,有補脾胃、養心神、益氣力、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功效,并有一定醫療價值,有“營養最平衡”食品之稱。紅薯營養較豐富,其富含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以…… 查看全文>>
摘要:阿膠能刺激骨髓的造血系統,能使其更快地造血、生血,增加血液細胞的數量。阿膠同大棗一樣,也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還能促進鈣的吸收。阿膠補血養血止血,還對女性…… 查看全文>>
摘要:四物湯對于女人而言可是一個寶,所謂四物指的其實就是當歸、熟地、白芍、川芎。對于女性朋友們來說,每個月的那幾天結束之后就可用四物湯進行補血調經了。女性常喝四物湯不…… 查看全文>>
摘要:吃太多會導致血液過多地集中在胃腸道,分配給各肌肉的血液就會減少,因而導致體寒。另外,過分喜愛吃寒性食品和冷飲,喝太多的水和過分限制鹽分也會導致體寒。 查看全文>>
摘要:容易感冒,感冒恢復期長。生理期經痛嚴重,腹部有吹追趕。面色暗淡,無血色。 查看全文>>
摘要:在中醫中,鹽分有著溫熱身體的說法,所以,適當地攝取鹽分具有調整血液循環的效果。當然,鹽分也不可攝取過多,否則,對健康有所影響。 查看全文>>
摘要:堅果當中含有很高的油脂,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營養物質,并且堅果還有溫補的功效,可以幫助女性驅寒,堅果油脂含量較高,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并富含磷脂、B族維…… 查看全文>>
摘要:醫學研究人員發現,人怕冷與機體無機鹽缺乏有關。藕、胡蘿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豐富的無機鹽,這類食物不妨與其他食品摻雜食用。 查看全文>>
摘要:在中醫中,鹽分有著溫熱身體的說法,所以,適當地攝取鹽分具有調整血液循環的效果。當然,鹽分也不可攝取過多,否則,對健康有所影響。 查看全文>>
摘要:薏仁會使身體冷虛,體質偏涼的女性不適宜長期食用,孕婦和正值經期的女性則應該避免食用。另外,薏仁所含的糖類黏性較高,吃太多會妨礙消化。 查看全文>>
摘要:女人體寒會經常在正常的氣溫下,會感覺到冷,但是身邊的人的感受卻不是這樣的,這時候就應該考慮自己是否是體寒。 查看全文>>
摘要:荸薺(馬蹄)100克,水鴨1只,蔥20克,姜15克,料酒20克,鹽少許。做法:將鴨宰殺去毛及內臟;馬蹄去皮,一切成兩半;蔥切段,姜切片。把鴨放入鍋內,放入馬蹄、…… 查看全文>>
摘要:多運動,排濕邪。通過運動推動體內濕氣運行,達到化濕的效果。因為小孩喜歡跳來跳去,出汗機會多,對排濕作用大。 查看全文>>
摘要:玉米: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于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癥。 查看全文>>
摘要:吃些祛“濕熱”的食品。花生油、菜子油和粟米油不容易惹出濕熱問題。適合雷雨季節祛“濕熱”的食品有南瓜、茯苓、薺菜、金針菜、萵苣、冬瓜、鯽魚、赤小豆、薏苡仁、玉米等…… 查看全文>>
摘要:地瓜所含的纖維質松軟易消化,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排便。最好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連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 查看全文>>
摘要:做法:先把雞骨草、豬橫脷清洗干凈,然后把全部材料一起放進燉盅內,猛火燉夠3小時,待燉好后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查看全文>>
摘要:做法:雪蓮洗凈;乳鴿洗凈,去臟雜等;豬瘦肉洗凈,并與乳鴿一起置沸水中稍滾片刻,再洗凈(即“飛水”)。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冷開水500毫升(約2碗量),隔水…… 查看全文>>
摘要:小米可健脾胃,補虛損,因此,以小米作為孕媽咪的一部分主食是很有益處的。紅糖含鐵比白糖高1-3倍,能夠有效幫助孕媽咪補血養生。 查看全文>>
摘要:材料:每次可選用懷山藥15克,茨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術10克,豬排骨200克。 查看全文>>
摘要:做法:鮮土茯苓洗凈,切片狀;豬[月展]肉洗凈,整塊不必刀切。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 查看全文>>
摘要:祛外濕,不要久居潮濕之地,盡量不要到外面潮濕的地方勞作。濕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保持通風。注意室內的抽風和抽濕。即使衣服難干也不要勉強穿不干的衣服。…… 查看全文>>
摘要:綠豆具清熱解毒、除濕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綠豆湯有利于排毒、消腫,不過煮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有機酸、維生素受到破壞而降低作用。 查看全文>>
摘要:多運動,排濕邪。通過運動推動體內濕氣運行,達到化濕的效果。因為小孩喜歡跳來跳去,出汗機會多,對排濕作用大。 查看全文>>
摘要:雞骨草斬開成小段,撈洗幾次,洗干凈沙塵;把豬橫脷、雞骨草、蜜棗全部放進湯煲里,加入5~6碗清水,大火煮開后,轉慢火煲1.5個小時。 查看全文>>
摘要: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后,會在膝蓋內側看到一個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 查看全文>>
摘要:制作:各物分別洗凈。土茯苓切塊;茅根切段;紅棗去核。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查看全文>>
摘要:功效:祛濕除困、清熱解毒。材料:鮮土茯苓適量、白茅根80克、紅棗10個、豬瘦肉400克、生姜3片。做法:各物分別洗凈。土茯苓切塊;茅根切段;紅棗去核。一起與生姜…… 查看全文>>
摘要:冬瓜悶排骨。冬瓜適合夏季食用,冬瓜水分充足,有清熱解火、消腫利尿、生津解渴的作用,夏季因高溫引起食欲不振、水腫、濕氣重等癥狀,吃冬瓜都可以緩解。并且,冬瓜悶排骨…… 查看全文>>
摘要:赤小豆。味甘,入心、小腸經,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的功效。它清熱作用比綠豆弱,但利水祛濕作用更強,不但可以治療一般的水腫,甚至可以治療“大腹水病”,即…… 查看全文>>
摘要:位于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可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查看全文>>
摘要:功效:補肝養血、清熱明目、美容潤膚,特別適合面色蠟黃、視力減退、視物模糊的女性。 查看全文>>
摘要:做法: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凈,鴨腎洗凈、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凈。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后轉小火煲2小時…… 查看全文>>
摘要:山藥可整頓消化系統,減少皮下脂肪沈積,避免肥胖,且增加免疫功能。以生食排毒效果最好,可將去皮白山藥和菠蘿切小塊,一起打成汁飲用,有健胃整腸的功能。 查看全文>>
摘要:做法:赤小豆洗凈,冬瓜洗凈,連皮切,生魚洗凈,宰凈去鱗、內臟,慢火煎至微黃,豬瘦肉洗凈,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武…… 查看全文>>
摘要:將所有材料放進瓦鍋,加入水800ml,武火煮沸后,改為文火煮約1.5小時,湯快煮好后武火煮沸,把湯表面的浮油撇掉,然后加鹽調味即可。 查看全文>>
摘要:洋蔥炒土豆絲。洋蔥性溫、味甘甜,具有理氣養胃、護脾養腎、化痰祛濕、利尿消腫的功效。土豆溫和,有護脾養胃、排毒養顏的作用,秋季常吃洋蔥土豆絲可起到祛濕祛熱的作用。…… 查看全文>>
摘要:做法:將淮山洗干凈并且切塊然后放入干凈的鍋中,蓮米以及雞內金洗干凈之后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進行熬煮,大火燒開之后改成中火慢燉,直到軟爛之后加入適量的食鹽…… 查看全文>>
摘要:每次可選用懷山藥15克,茨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術10克,豬排骨200克。先用水浸泡懷山藥,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 查看全文>>